少年好英侠,不屈节权贵,不迎流俗,显示出游侠浪漫不羁,独立不群的自由意识。在行为方式上,他重交尚义,知恩图报,面对现实的窘境,毅然投笔从戎,面对执政者的残暴昏聩,欲望权政治决裂,加入到武力抗暴的行列。
骆宾王的儒侠互补的精神特质影响其诗文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从而影响其诗文风格和诗歌成就的形成,这种精神最典型的体现于骆宾王诗歌豪放刚建的审美风貌和挥洒扬厉、不拘常规的七言歌行成就中。
初唐四杰的历史地位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