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4年3月,希特勒授予了曼施坦因橡树叶骑士十字剑后,借口他身体不好需要疗养,解除了他南方集团军司令的职务,而让更听话的莫德尔取代曼施坦因。离开前线和元首的曼施坦因,直到战争结束,都没介入任何军事行动。
一战爆发时,出生于普鲁士军事贵族家庭的曼施坦因,刚刚从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立即到了俄国前线。因受伤回到后方,他在师部任作战参谋,策划过东西两线的一系列战斗。
一战德国战败,军队被大规模裁减,并且不允许有总参谋部。德国想尽办法,以伪装身份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指挥部和指挥官。曼施坦因,就是德军竭力保留并伪装的军事人员之一。
正是在此期间,曼施坦因周游列国,研究各国的军事战略、武器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战略思想。二战爆发前,曼施坦因在南方集团军龙德施泰特手下任参谋长。他主持制订的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被希特勒采纳。
此后,他又制订了闪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可以说,曼施坦因是二战前期德军一系列成功的军事行动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但是从一开始,他和最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就有很大的分歧。他并不赞同全面入侵法国,认为快速和强有力的军事打击,优于占领法国本土。
不仅如此,曼施坦因还沮丧地发现,希特勒及围绕着他的许多德军高级将领们,对战争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及战略规划,他深为他们不懂战争不会战争而忧虑德国的前途。因此,在制订许多军事计划时,他忍不住和他们争吵。
这让他得罪了一大拨元帅将军们。希姆莱和戈林等人,甚至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为了避开矛盾,也为了不让他妨碍最高统帅部的决策,希特勒将曼施坦因调到东线担任指挥官。
他取得了克里米亚战役的胜利,却受阻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他反复要求希特勒允许德军撤退、重新部署、开始新的攻势,或者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指挥战役,但都被希特勒严词拒绝。
又是无数次争吵之后,希特勒勉强同意曼施坦因按照自己的方式指挥库尔斯克战役。但库尔斯克会战进行到关键时刻,希特勒下令终止“堡垒行动”,曼施坦因坚决反对无效,导致库尔斯克会战成为二战重要的转折点,德军由此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
到1944年初,希特勒和曼施坦因都很难再忍受对方。并且,希特勒要让曼施坦因为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背锅。于是便有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所以小编,二战柏林陷落时,曼施坦因正在奥地利边境城市看牙医。
二战结束后,曼施坦因因战争罪被判处18年监禁,但很快以健康为由获释。1956年,西德政府征召曼施坦因参与组建国防军,并担任军事顾问。曼施坦因于1973年,以86岁高龄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