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7月不平静,美军频频在南海兴风作浪,制造紧张气氛。
在美国海军两度举行“双航母”南海演习的同时,美国空军派出E-8C“联合星”侦察机,一周之内4次抵近广东沿海。
岛叔牵头的“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SCSPI)平台信息显示,E-8C这些抵近侦察行动分别发生于7月13日、15日、17日和19日。其中,17日该型机一度抵近至距离广东海岸约134公里位置。
美军侦察机是来干什么的?今天,岛叔来聊聊美军在南海的抵近侦察。
7月17日,美军E-8C侦察机飞行轨迹(图源:SCSPI平台)
意图
其实,抵近侦察是中美军事关系中的老问题,曾长期是中美军事互信的三大障碍之一,根源是美国坚持派遣侦察机频繁抵近中国沿海,严重危及中国的主权和安全。
举世震惊的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的起因就是美军的抵近侦察。壮烈牺牲的中方飞行员王伟,事发时就是在驾机跟踪和监视在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的EP-3美军侦察机。
美国坚持放大航行与飞越自由的内涵,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58条的规定泛化处理,特别是将抵近侦察和测量活动列为“海洋其他合法用途”。(《公约》第58条规定:其他国家在一国的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航行与飞越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相关的“海洋其他合法用途”。)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为,《公约》中关于“和平利用海洋”和“适当顾及”等规定表明,外国军事活动在一国的专属经济区内并不享有绝对的自由。
就更大层面而言,作为传统海洋强国,美方一直对限制海上军事行动的规则持保留态度,一直反对专属经济区制度对军事活动的限制。为此,美方还创造了“国际水域”概念,将公海自由套用至沿岸国12海里外水域。
鉴于《公约》对军事活动的规定不多和相对模糊性,中国实际上并未过多在法律层面与美国纠缠,但中国显然不同意美方所谓“国际水域”理念和军事行动绝对自由的主张。
不过,当美军的抵近侦察离中国很近时,中国也不得不进行跟踪和警戒,这符合国际惯例。道理很简单。试想,如果中国军机频繁抵近美国西海岸或东海岸,美军将作何反应?
现在,中国军舰只是在其他海域活动,就已经引发了美澳的强烈反应和广泛炒作,将之称为“中国军事威胁”。可见,这是典型的“双标”行为。
美军抵近侦察的实质是,美国凭借其海上军事霸权,追求海上绝对安全,并将自己的安全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
7月3日,美国军机在南海海域的飞行轨迹(图源:SCSPI平台)
变化
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统计显示,2009年以来,美军在中国南海海域活动的频率、烈度和针对性都大幅增强,抵近侦察更不例外。
目前,美军每天出动3-5架次的侦察机前往南海活动,全年在1500个架次以上,几乎较2009年翻了一番。2020年上半年,美军侦察机在南海的活动更是到达了一个新阶段:频次大幅提高、距离异常接近、侦察方式更加多样。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美军一方面变得更加焦虑,另一方面为了弥补舰艇力量的不足,加大了在南海抵近侦察的力度。数据显示,仅陆基大型侦察机,在5月就出动约40架次;6月,50架次;7月截至21日,已近50架次。
最多的时候,美军一天就出动6至8架次的各式侦察机赴南海活动。如7月3日,共有4架P-8A、1架EP-3E和1架RC-135W以及2架KC-135加油机出现在南海。当天,美军“里根”号和“尼米兹”号航母正从不同水道进入南海活动,这些侦察兵力可能有为航母“护驾”的成分。
4月以来,美军的侦察越来越逼近中国海岸,发生了数起异常接近中国领空的事件。5月15日,美海军一架P-8A一度接近中国海南岛领空。至于抵近至中国大陆50海里、60海里的情况,更是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