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事件刚发生,我公安局同学就接到通知:着装赶往现场。抓捕肇事者的警察还是便装,不知道是不是来不及着装就赶往现场了(当然,也可能是工作需要)。飙车的路边就是公园,晚上八点多,正是散步和锻炼的人准备回家的时间,路两边站满了人,一个小县城的警力,全部派出来,散入人群中,我们又能看到多少?可能这些人适合生活在叙利亚,看到穿制服,拿枪的人更多。
场景七:我们同事间议论,如果死亡的都是普通市民,而没有警察,舆论会怎样?大家没有下结论,只是举了类似的例子:某学校发生事故,伤亡多少。人们第一个问题是,死的是学生还是老师?当听说是老师时,马上长舒一口气,那还好。
反思:很多人习惯了把枪口对准公权力,或者与此相关的职业。没有公共资源背锅,舆论的洪水就会泛滥,而跟着洪水泛滥的,是泥沙俱下。洪水所经之处,就是遭灾的良田。
英雄警察刘贵斌已经离开了我们。大家都在祈祷他一路走好。
而我在想,如果他用生命换来的,不是我们的反思,仅仅是救了旁边一条命,他能安心离开吗?
我并不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漂洗大众灵魂。但我们都应该明白,每一个自然人,都是社会人。都有他的社会责任。我也不想苛求人们时刻不忘。但是,我们总可以做到,不给社会添乱吧?
我们没有能力和刘警官一起制止肇事者,但可以离开危险之地,而不是在警察的庇护下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警察抓捕肇事者时,我们可以腾出空间,让警察顺利执法,而不是挤占执法空间拍视频发头条;当我们不了解全部真相时,不要让自己无脑的言论随唾沫星子满世界飞。
做这一切,并不需要什么道德情操,也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吧?只需要脑无水,管住嘴,迈动腿,给身边的“刘警官”宽松的执法环境,让他们专心执法,他们定会还我们一缕白云,万里晴空的朗朗乾坤。
刘警官一定记得他读初中时学过的《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描写的“电影事件”,中国人看中国人被杀的情景一定历历在目,那刺耳的欢呼声也一定刺激着他的在天之灵。
如果他的生命能够背走京山人一麻袋的麻木,即使负重前行,也一定能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