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游牧民族大家想到的大概就是驰骋草原以放牧为生的蒙古族人,其实还有一个不同于草原游牧民族的海洋游牧民族,那就是巴瑶族。既然是海上游牧民族,理所当然他们生活在海上,巴瑶族有海上吉普赛人之称。他们世代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东南海域。
世界上最后一个海洋游牧民族
对于巴瑶族的起源有几个版本的说法,没有具体明确巴瑶族的起源,较深的肤色和语言还有生活习惯是他们共同的特征。虽然没有明确的起源,可以确定的是巴瑶族所用的语言是属于菲律宾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分支的巴夭萨玛语,这说明巴瑶族的起源与菲律宾有关的可能性。
巴瑶族人的房屋建在水中,几根木头插入水中高高承托住小木屋,被称作高脚屋的房子就这样一座座悬在海面上。与巴瑶族人相伴一生的还有种叫“莱帕-莱帕”的小船,因其以捕鱼为生,他们常年生活居住在这种船上。
巴瑶族人数百年来都生活在海上,潜水捕鱼是他们的日常,他们个个都是自由潜泳的高手,能潜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深海鱼,为了减少潜水时水压带来的痛苦,巴瑶族人在幼年时就会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一般年老的巴瑶族人听力就不好了。
有句话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巴瑶族人都是靠捕渔获来换取生活的必需品。为了能捕到更多的渔获,巴瑶族人由原来佩戴镶着玻璃镜片手工雕刻的木质护目镜,手持利用船上废旧材料改制的渔叉的传统捕鱼方式,慢慢的运用自制火药的爆炸威力来提高渔获的数量和成功率。
“巴瑶”在印尼语里是“海上之民”的意思,巴瑶族人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海洋游牧民族。
巴瑶族为什么不能上岸
对于巴瑶族人为什么不能上岸,可能与他们起源的一个传说有关:在很久以前,在一次洪灾中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公主被大水冲走。他的父亲在沉浸悲痛中无法自拔,于是便命领下属出海寻找,而且下令他们找到公主后才能返回。这些人最后因为找不到公主,就在海边定居下来。他们身负找不到公主不能返回的命令,从此不踏上岸生活。
当地人还会在水比较浅的地方搭建木屋,而且还会搭的很高,就是为了预防当海水涨潮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房子淹没。他们每天都要出海去打渔,即使是刚出生的孩子,父亲也会帮他打造一个船将他放进去,所以在当地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船。许多人会说既然生活的这么辛苦,他们为什么不上岸呢?据说是因为巴瑶族的祖先是一个海盗,因为经常会打劫路过的船只,后来被严禁上岸,于是这个民族的所有人都只能在海上生活。
另外当地人为了能够潜到较深的位置、呆在海里的时间能够更长,从小耳膜就要戳破,就是为了能够避免水压对自己的伤害。因为海上的条件毕竟是有限的,他们居住的地方根本就没有遮挡的东西,再加上经常在海水里面泡着,后来再经过太阳光的照射,皮肤难免就被晒伤,甚至还会被晒到爆裂,看上去就非常可怜。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民族,近期网上竟然开始不断有吐槽他们的文字,原来是很多人在知道这里很贫穷之后,就来到这里给他们钱财,希望他们能够生活的更好。但是别人给予你的毕竟只是出于别人的同情,当地人却一点也不懂得珍惜,甚至有这种恶习在看到有游客不给钱就直接开始抢,这让大家很反感。现在看来虽然他们生活得很艰苦,一生就只能生活在这么一个地方,但他们那种明抢的行为,确实不配让大家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