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有多大可能 美国再工业化的战略含义

时间:2020-03-13 13:27:47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不是美国再工业化有多大可能,而是美国一直在努力再工业化,只不过效果上差强人意。

  特斯拉一直被当作美国再工业化的一个标志性企业,不过权衡再三,特斯拉还是选择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建立工厂。而特斯拉在中国从建厂到今年1月量产,不过用了10个月的时间,这个速度在美国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美国再工业化其实尚有许多不成熟的方面。

  其实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通俗点说,不过就是一直在说的“美国制造业回流”。当年的次贷危机,着着实实地打痛了了美国,使其更加看到过分依赖第三产业,这样的经济模式实际上就是“脱实向虚”,多少有点泡沫式经济的模样。次贷危机又引发了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本土制造业更加脆弱。这个过程,一些大牌美国大牌制造企业的衰退更加明显,有的甚而就此退出了市场。

  举个通用电气的例子,来看下美国制造业的兴衰。

  前些时间,通用电气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去世,曾引发国内企业界对其的追思,一般认为,韦尔奇影响了一代企业家,到今天他仍然算是全球CEO的典范。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20年,并且早在2001年9月便退休了。在他的引领下,通用电气从一家制造业巨头转变为以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企业巨人。在美国去工业化的背景下,韦尔奇的企业运作航向当然有着明显的时代背景,当然这种去工业化、去制造业化的追求,也给具有一百年发展历史的通用电气,埋下了深深的发展隐患。

  通用电气是世界级的跨国工业巨头,当然这个巨头称呼要有前辍“曾”,就是曾经的巨头。现在通气电气景气度多年连滑,业务范围一收再收,现在比较接近崩溃的边缘,还剩下的王炸,只有发动机和发电机业务。现在这个王炸业务,因为波音737MAX停飞事件,而大受影响,这种影响已让通用电气陷入了财务危机。

  通用电气陷入困境有诸多原因,但也在一方面说明了,脱虚向实并没有那么容易。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技术附加值的企业加以税收减免和资金扶持,二是主张通过出口来带动国内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前者就是对有发展前景的制造业减少运营成本,后者为了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而大打贸易战。这些做法当然是有的有效,而有的没法马上有效,或者有效的前提是自己也有受损。比如贸易战,每到一处总想让别人吃亏,最终只能是处处碰壁。

  美国制造业回流决定美国再工业化的产业底蕴,但是之所以战略运行没有收到奇效,原因有三:

  第一,美国制造业的多区域布局,更有利于避开风险,这种想法不仅美国企业,中国企业也有,就像福耀也到美国投厂一样。

  第二,全球化融合发展仍是主流,在全球供应链的合作中,企业最有利的位置,是一种工厂的灵活配置,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也有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都死板的把制造业拎回国内,这种打法会令企业叫苦连天的。

  第三,美国制造业追求高端化,但是中低端的空缺,让一些产业没有基础,也会令整个工业水平受限。

  美国再工业化,也表明了全球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向。比如中国,也非常讲求脱虚向实,资金向实业、向制造业倾斜,曾经受银行热捧的房地产,现在不大受到银行的青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经济从制造业向知识产权和服务业转移,其制造业开始经历趋势性萎缩。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近40%,到2002年这一比例降至30%,2012年更是跌至17.4%。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非理性消费透支,金融监管不力,失误的货币政策最终引发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美国房市泡沫破灭为起点,迅速由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危机在冲击美国经济的同时,暴露出其经济发展的重大弊端:过度金融创新、经济“空心化”、债务驱动型增长、贸易财政双赤字。

  惨痛的教训使美国经济开始谋求转型,从过度依赖金融和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为此,奥巴马政府一改自由市场理论,积极主动干预,实施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非常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医疗、金融体系改革,能源气候政策调整等举措,把重振制造业,降低失业率作为经济复苏的突破口,明确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五年出口倍增,降低失业率”等目标;以出口驱动取代消费驱动,通过财政支持,贸易保护等手段重塑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实体制造业。

标题回顾:美国再工业化有多大可能 美国再工业化的战略含义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