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梦想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奴隶主的儿子和奴隶的儿子能坐在一起,亲如手足。”
平等、人权、反对种族歧视……这些价值观随着《我有一个梦想》被广泛传播,仿佛美国就是人类道德的顶峰。
但在美国国内,马丁路德金的影响力小的有些可怜——仅有23%的美国人支持平权示威,22%的美国人支持反种族隔离。
大多数美国人觉得平权运动太过于极端。
为了塑造美国的形象,为了美国的宣传需要,马丁路德金被美国之音一次次的“神化”。
这套方针,也成为了美国的盟国在宣传上的指导方针。
作为世界最大新闻媒体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每年要向英国人收取"电视授权费”,你不看都不行。
不交,就会被定性为“刑事犯罪”。
美国之音和BBC一互动,基本能全方位、立体式的覆盖全球了。
当这样一个横跨多个国家,有着丰富的联盟经验,模式成熟,还特有钱的宣传机器开始全力对着中国输出时,中国的国际形象可想而知。
02
但实际上,国家掌控媒体这件事,并不符合西方社会的价值观。
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倒挂现象:
对外,美国之音仰仗着美国之力疯狂输出;
对内,美国却宣扬“新闻自由”。西方的大多数媒体,是“无政府背景的独立媒体”。
这种内外不一致的双标现象,同时存在于美国,可以说是充满了矛盾感;但是这却丝毫不影响很多外媒挺着腰杆来批评我国的新闻媒体。
在几乎所有西方人眼里,他们的媒体没拿政府一分钱,也不会为政府说一句好话,追求的是新闻的真实与客观。
比如美国媒体会经常骂特朗普,这样就给普通人一种“铁肩担道义,丹心铸公平”的感觉。
但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是很现实的,每个人都在为钱打工,遵循资本的逻辑。
西方的新闻人,其实对这一点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值得我们学习。
传播学世界排名第一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在它的公开课中提到——
“公共事件的舆论突破点和客观与公正没有任何关系,这也是作为媒体人需要抛弃的幼稚幻想”。
这门课很有意思,我建议大家吃外卖的时候都去点开看一看。
它为我们揭露了西方新闻隐藏在客观与公正下面的本质——
这就是“旋转门现象”:
资本提出需求给学者,学者研究出满足这些需求的理论,这些理论进入政府或媒体传播给民众,民众接受这套理论,资本家因此获益。
西方媒体看起来的公正,也只是在模式上形成了一个闭环——先树立“公正、客观”的牌子,在获取到足够的受众,完成资本积累后,通过选择性的报道完成自己的利益诉求。
比如,福克斯新闻,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有线电视台。
刚成立的前两年,它表现平平。
但1998年“拉链门事件”爆发后,福克斯新闻最快、最全地报道了“克林顿弹劾案”。
这次事件,也让福克斯新闻在美国民众当中刷了一波好感度。1999年后,福克斯的用户数逼近全国第二。
2001年,著名的“9·11”事件发生。
福克斯新闻第一时间在屏幕的右上角加了一面美国国旗。主持人也在节目中将美国的军队称为“我们的军队”,将美国与阿富汗的战争称为“我们的战争”。
我们不仅是记者,我们更是美国人。
民族主义放在其他地方本来也不是大问题,但问题是,这是一家新闻媒体,这显然违背新闻的独立性。从美国人的角度来说,这是原则性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