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会自成立以来,遵照基金会的宗旨,积极推进航天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培训人员包括:科技人员(从事设计、研究、製造、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包括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市场行销等领导干部和业务管理人员),高级技术工人,以及热爱航天科学知识的青少年。培训方式包括:出国(境外)培训、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国内专项技术、业务培训,国内访问学者、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工人技能竞赛,航天科技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青少年航天科技竞赛及航天夏令营活动等。
该基金会从1992年起就开始支持一年一度的中国宇航学会承办的“梦想航天,情系中华”航天科技夏令营,至2019年,该夏令营已有26年历史。
基金会从2005年起,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四所高等院校设立了SHATF奖教金,用于奖励认真教书的高校教师、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投身航天教育事业。
2011年,该基金会成立21年之时,中国航天报曾对此进行报道。
报道中称,1993年,何鸿燊先生出资1500万港币兴建何鸿燊培训楼,促进了廊坊航天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2008年捐资300万港币,支持廊坊航天人才培训中心改建扩建项目;至2010年年底,基金会直接用于航天人才培训的经费已有3300多万港币。
基金会资助的各类航天人才培养项目中,在职人员的出国及赴香港进修项目71个,在职人员的国内培训和其他人才培训项目112个,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华讲学项目49个,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项目14个,博士研究生的研究项目6个,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5届,航天科技知识普及教育项目49个(其中夏令营活动19期,参加营员2000余人)。基金会资助各类航天人才培养项目达306个。
参加过培训的青年科技、管理人员,有的走上了航天系统领导岗位,有的进入重点工程的技术岗位,承担起21世纪航天发展的重任。学术技术青年带头人SHATF奖、航天十佳青年奖、SHATF航天技能奖……基金会设立的多种竞赛和奖项,有效地为航天员工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提供了职业发展的途径和空间。
由此可见,该基金会对内地培养航天人才,做了多大贡献!
何老先生的一片拳拳爱国之心,实在是让人肃然起敬。
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