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断供后,韩国政府立刻着手推动替代,尽管韩国国产的不太划算,但是买不到日本人的原料,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国难当头,也顾不上左右之争了,三星的人过去一起研究,质量有所提升,反正用上了,不至于生产彻底停掉。
长期来看,韩国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成本,彻底替代掉日本的供应。
去年年底,日本突然说是要不给你们恢复供应吧,据外界估计,可能是担心韩国亲日企业被日本自己给搞死了。
韩国半导体工业协会(Korea
SemiconductorIndustryAssociation)高级官员安基贤(Ahn
Ki-hyun)表示:“即使日本的限制恢复到2019年7月之前的水平,决定使用其他技术的公司也不会再改变。”也就是说,对不起,就算你们恢复供应,我们也不要了。
文在寅还调侃安倍,表示多谢安倍桑对韩国国产化所做的贡献,没您的推动,现在韩国还在使用日本的东西。
反倒是日本国内开始质疑政府的搞贸易限制的做法是否合理。
因为全世界的半导体瓢把子只剩下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了,日本的原料主要是卖给这两个地方,韩国不买了,中国台湾省又不扩产,日本就没地方卖了,半导体原料又不是豆浆,那玩意卖不出去也没法自己喝掉,只能是滞销了,放在仓库里还得花钱。
卖的少原料少了,不少厂子利润都下降明显,日本人本来以为制裁韩国是一时的,甚至考虑过迫于压力韩国人说不定会谈判提价购买,没想到韩国永久减少进口,并且使用国产替代了,日本的产线也受到威胁。
比如日本那个生产超纯蚀刻气体的公司,stallafa,产能跌了30%,利润少了18%,接下来形势可能更严重,因为韩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国,不给韩国供应原料你给谁供应?
这就像前段时间澳大利亚政府里有人说是要限制对华铁矿出口,澳大利亚的经济学家说政府脑子被驴踢了,你一卖铁矿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进口国,全世界80%的铁矿都卖往中国,你不卖给中国自己留着吃?那不是便宜了巴西了嘛(中国最大的两个铁矿供应国,澳大利亚和巴西,他俩是竞争关系)。
而且韩国在其他领域也尝试搞多元化供给,防止日本再卡脖子,大幅降低从日本进口,韩国统计厅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进口的日本制造业原材料比例为15.9%,与2010年同期25.5%的比例相比下降近10%。
比较有意思的是,日本政府宣布要制裁韩国之后,日本的公司一边表示支持政府决策,另一方面赶紧跑到中国和欧洲加大投资建厂,扩充产能。
等到日本政策落地,这些日本公司通过中国和欧洲的公司继续向韩国供应原料,确保韩国不去自己搞研发替代,成功保住了市场,避免了Stallafa这个倒霉公司的悲剧。
这么看来,这轮博弈的真正赢家原来是韩国,不仅反制了讹诈,还给了日本一巴掌,清脆又响亮。
3、对我们的启示
这篇说的是韩国,其实还是要说中国。
我前两天看了CNBC的一个讲财经类的节目,请了高盛的分析师过去探讨限制对华芯片的话题,他同意要限制中国,但是他非常反对现在的这种模式,因为这是明显的资敌。
他分析了为啥技术封锁战略到后来都不会有好下场,他说的那些观点正好在这次“韩日大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说了三点:
首先,现在全球不缺产能,缺的是买家,属于买家市场。
他分析了当初为啥美国能把日本的半导体干趴下。
很多人以为是美国限制了日本技术。其实并不是,日本的芯片技术突破主要是日本人通过举国体制搞定的,不是美国给的。
1976年,在通产省的主持下,日本联合了富士通、日立、三菱、日本电气(NEC)和东芝等5家生产计算机的大公司,成立了超LSI技术研究协会,该项目总预算为700亿,其中300亿日元由国家出资。在超LSI技术研究协会运行的四年时间内,一共产生了约1000多项发明专利。日本迅速成了芯片制造大国,然后利用低成本优势向美国销售。
那美国是怎么对付日本的呢?
很简单,当时全世界对芯片消费最大的国家就是美国,你再牛逼,我不买你的产品不就行了嘛,看你卖给谁?
美国一开始对日本芯片征收100%的反倾销税,后来又签订了《半导体协定》,再加上日元升值,导致日本芯片在美国的销售情况大受影响,日本芯片在美国卖不动,其他国家又没那么大需求,导致日本半导体行业急剧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