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南非,还有津巴布韦,基本都是一个套路。总结起来就是,先前白人治理时,虽然不公平但还算富裕,黑人上位后,缺乏治理经验和能力,一通胡搞,经济一下子就跨了,社会治安也差,艾滋病泛滥。
这点南非算是比较温和的,不像津巴布韦那么惊天动地,对,就是那个曾经发行世界上最大面额纸币的国家。
数数钞票上一共个几个零?据说这张也只能买几个鸡蛋。
咱们再看南非,最早的白人是法德荷后裔,也就是布尔人(荷兰语Boer,农民的意思),几个世纪以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更有独立建国的愿望,为此,他们甚至和欧洲老乡英国人打了好几仗,这就是布尔战争。19世纪末,英国人费了大劲,软硬兼施,终于搞定了布尔人。
布尔人对土地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多从事农牧业生产,英国人又善于做买卖,大搞工商业活动。在英国人和布尔人的经营下,南非成为了非洲的富饶之地。南非远离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发展的相当可以,军事也不弱,甚至差点搞出了核武器。
此时的南非,严格执行着种族歧视、隔离政策,黑、白人种要乘坐不同的电梯、楼梯上下楼,洗手间、休息室都是分开使用,共用一个建筑物,进出都不来碰面的。
掌握资源、权力的精英阶层统统是白人,教育资源,工作机会都留给白人,黑人除了生孩子,啥技能都不掌握,上升空间几乎完全被堵死。英语中,专门有个词“apartheid”来特指南非的种族隔离。相对于英国人,布尔人是更为坚定的种族隔离政策的拥护者。
这种情形到了1994年,“换了天地”,非常的突然。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到黑人掌握政权的过程,跟其他国家相比,太过迅速,甚至还意想不到的和平。
1990年,南非最后一任白人总统德克勒克,顶党派压力与“叛徒”骂名,不顾右翼集团强烈反对,释放了入狱27年的曼德拉。曼德拉里被释放后,在联合国的鼓励下,与总统德克勒克展开合作,1993年达成和解协议。
1994年4月,南非举行全民大选,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获胜,出任首任黑人总统。
大选失败时,德克勒克信誓旦旦地说,他五年后还要竞选南非总统,此时,他还天真的以为,民主和民权是针对所有南非公民的。
抛开后续陆续施行的专门歧视白人的新型族歧视政策。光看人口比例,那也是在说梦话,在黑人占80%以上的国度,白人几乎不可能通过普选的形式获得权力。
加之,黑人上台后,并没有给白人同等的政治机会,马上将白人统治时期的国旗、国歌、国徽彻底换掉,并在1997年颁布了新宪法,白人彻底丧失了政治话语权。
这个德克勒克曾和曼德拉共同获得过19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大家对“南非之父”,不屈的曼德拉耳熟能详;但另外的主角——德克勒克却被迅速遗忘,黑人记不起他,右翼白人唾弃他,认为德克勒克是出卖自己民族利益的“败类”。
接着看此时的南非。
在全球各界和联合国的压力下,南非白人几乎是主动的、迅速的把政权交给了毫无准备和经验的黑人阶层。
然而,这些黑人高高兴兴的掌了权,却不能理性的使用。他们无论是在执政经验、知识储备、人才培育上,都没有做好准备。
此时,虽然黑人人口占优,却没有规划和储蓄、投资的观念,也没有耕种土地的技术,管理经验,哪怕获得土地或者企业,也多因经营不善,几经流转,最后又回到白人手里。
经济学上有个观点认为,初始产权在谁手里,长期来看并不重要,只要自由流转,产权总会落到最能使它发挥最大效率的人手中。
当然,掌权的黑人精英也看出问题来了,真正的“黑白平等“远远不够。必须要保证黑人能从制度层面剥削压迫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