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思是——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中国人之所以自认为是中国人,不是因为民族身份的认同,而是因为近2000年文明成果的认同,当代人稍微用心,就能分辨出秦朝简牍上的文字,再仔细点,甚至能够读出青铜器上的铭文,我们的文字、语法,思维逻辑,其实并没有变,我们是一个早熟的世界。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和西方民族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
中国的军事战略、政治文化,其实是一以贯之的,基辛格就曾提到毛泽东在60年代对印度的那次次军事决策,我们在军事上大获全胜之后迅速撤出,放弃了之前控制的土地,放回了俘虏,只是占领了战略制高点。因为毛泽东说:“印度不是我们的敌人,敲打一下,让他们回到谈判桌上。”这在基辛格看来,这是“攻心为上”,这是在用千年前的战略思维解决现代国家的争端,这在西方人眼中非常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潜意识里有很多坚韧、甚至是“顽固”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们不可能真正被影响和同化,让西方世界也不可能真正接纳我们。所以,在中国传播科学和理性,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有人试图在中国推销价值观和宗教信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你说来说去,什么仁爱、什么善良,都是很多人的农民祖先挂在嘴巴上的常识,没有什么新鲜感。你要说平等,说人权,一千多年前的草民们就会大喝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连共产主义,都能找到“天下大同”的根源!
基辛格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美对华政策首要目标应该是保持两国关系和平稳定,而不应该是寻求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中国推行美式民主。美国不可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这暗合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政策,其实也暗合基辛格一直以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论中国》一书中还曾写过,中国是一个世俗国家,没有兴趣对外输出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认为,试图对远离中国的国家施加影响是不现实的。中国不对外输出观念,而是欢迎他人前来学习。
其实,现在深刻研究中国,了解中国的西方学者很多很多,不只是基辛格一个,我们的神秘感,越来越少,虽然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令他们困惑。所以,我们对西方的研究和学习,也不能刻舟求剑。他们已经搞清楚了我们的自信心来自哪里,我们也要搞清楚他们的优越感是怎么一回事!
正如基辛格所说:美国人需要了解中国人怎么思考,中国人也需要了解美国人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