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锁伊朗、构陷华为、霸凌TikTok、制裁香港官员……一段时间来,美国已经向全世界疯狂演示了美元霸权的花式用法。
然而,美元霸权本身正在动摇。
更不寻常的是,这个话题不再是由一些边缘媒体或学者窃窃私语,而是正在由全球主流媒体们拉开架势严肃讨论。
01美元病情“诊断书”
一切始于疯狂印钞。
如下图,自1980年有历史记录以来,美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黑色线)通常表现为缓慢且稳定地增长。今年以前,其增长率从未超过15%(红色线)。但今年2月下旬起,为了给资本市场止血,M2一路狂飙,从去年底的6.7%直线飙升到了今年6月的22.9%。
美元指数随之从103点的高位持续下挫。8月13日下午,美元指数报93.17点,自3月以来跌幅近10%。
这是市场质疑美元价值储藏功能的真实反应。而现代货币理论中,货币的三大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价值储藏。
也就是说,美元的基础,动摇了。
问题终于严重到了令人无法忽视的地步,美元霸权的“后事”成为多国主流媒体的议程。
美国市场观察网(Marketwatch)8月3日以相当冷静的口吻,给出一份美元前景的“诊断书”:
文章提到,美元在经历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月度下跌后,于8月开始反弹,但这并没有阻止那些预计美元会进一步走软的看跌者。
截止7月底,美元指数下挫近10%,贵金属方面,黄金价格站上了2049元/盎司的高位。尽管8月10日金价有所回落,但今年以来已飙升近35%。期货市场方面,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元很不受投机交易商的青睐。
报道援引渣打银行首席策略师史蒂文•巴罗(StevenBarrow)的观点称:通常情况下,美元在危机期间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货币表现得“稍微好一点”,但在本次疫情流行中,美元表现得比其他主要货币更为疲软,这可能令人感到不安。
巴罗提供了一张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图表。
该图显示,美国的不确定性已飙升至与世界其它地区相似的水平。但在疫情之前,美国的不确定性远低于全球水平。
巴罗表示,的确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美元走软,但根本的问题是,美元还值得信任吗?
“如果美国的经济前景、政策制定过程、选举可信度等方面出现问题,那么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可能会陷入暴跌”,巴罗说道。
彭博社6月15日刊登美国经济学家、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的评论文章,题为《即将上演的美元崩盘将如何展开》:
文章说,同所有外汇汇率一样,美元价格是一个相对价格,它包涵了一个国家的广泛价值主张,与其他国家的可比特征进行比较——从经济到金融,从社会和政治。
由此可见,外汇汇率的变化反映了这些实力的相对变化——美国对欧洲、美国对日本、美国对中国等等。
罗奇认为,美国宏观经济的失衡将前所未有地加剧。一方面,国内储蓄率大幅下降。疫情爆发之前,美国国内储蓄率已低至国民收入的1.4%。由于这些巨大的预算赤字,我们将看到负储蓄率-5%到-10%。另一方面,无论是反全球化还是“脱钩”,无论是发起贸易战还是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在许多领域浪费了其全球领导地位。
罗奇还在7月23日接受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时预计:基于上述两个原因,美元指数将下跌35%,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将面临“合理挑战”。他列举的主要挑战者有欧元和人民币,另外,他认为数字货币和黄金也必须被认真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