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这波,到底是谁亏了呢?

时间:2020-09-16 14:09:18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懂王好像没亏,白赚了一波政治资本

  甲骨文也没亏,吃到了嘴馋好久的肉

  字节跳动亏了一部分市场,但是拿到了金融牌照作为补偿,赚没赚还真不好说

  国家层面则是展示了底线和手段,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

  那么,到底是谁亏了呢?

  2020年9月15日,各方高度关注的TikTok公司的命运,出现了堪称戏剧化的转折:

  首先是出现了与“出售”或者“关闭”在美业务截然不同的第三个选项,即与甲骨文公司进行“合作”;

  其次,这个方案提交给美国财政部之后,美国财政部部长努姆钦表现出了极为罕见的积极态度,明确表示会将此方案提交白宫审议;

  其三,美国时间15日下午,即北京时间16日凌晨,美国媒体CNBC老牌主持人、曾与特朗普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共同主持过节目的Cramer,公开表示,“交易会被批准”,甲骨文公司将成为此次交易中的“黑马”,以“可信供应商”的身份参与其中,为TikTok提供数据服务。

  接着,美国国家领导人特朗普又在15日下午晚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拭目以待,我听说他们(指甲骨文与TikTok)非常接近达成协议”。

  美国国家领导人特朗普的公开表态,以及美国财政部部长努姆钦在面对媒体时表现出的谨慎积极态度,从理论上讲已经为交易扫清了最为核心的障碍:美国财政部是美国对外投资审查委员会(CIFUS)的上级单位,此前TikTok被迫陷入“出售”或“关门”境地的核心原因,就是CIFUS对TikTok的所谓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审核。

  特朗普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拭目以待我听说他们(指甲骨文与TikTok)非常接近达成协议”。

  姆努钦接受媒体采访,也释放了积极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这个方案中,最值得各方关注的,就是甲骨文的介入方式。根据已有的材料来看,各方分析均指出,甲骨文的介入方式,与此前苹果公司与云上贵州,以及2015年至2018年间微软在德国与德国电信的合作模式十分相似,即对特定类型的数据——这里通常指在当地获取的用户数据,指定一家“可信”的本地合作伙伴,实现某种形式的“数据托管”,通过具备特定身份的可信服务商的方式,消解对国家安全以及用户数据保护的合理担忧,同时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所受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015年至2018年间,微软在德国与德国电信实施的数据托管服务,在背景上与此次TikTok与甲骨文的合作有高度相似性:微软当时面临的挑战是,2013年5月,斯诺登披露了美国的“棱镜”系统;相关材料显示,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在内,美国情报机构对德国实施了高强度、大范围以及近似没有边界的网络监控和监听行动,德国用户的数据存在被美国公司提交给美国政府的潜在风险。这种风险,导致微软这些具有美国背景的全球企业在德国面临着数据安全信任危机。

  随后,微软通过与德国电信——从德国联邦邮政电信部门分离出来的股份公司,进行合作的方式,实施了有效的所谓“数据受托人”模式:当时,微软德国收集的本地用户数据仅存储在德国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物理访问处于德国电信子公司的监控之下;访问客户数据置于数据受托人的控制之下,未经受托人许可,微软员工无法访问存储在那里的数据。2018年后,微软在数据存储位置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调整,以谋求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但总体而言,这种“受托人模式”的实践,无论在德国还是在中国,均提供了有说服力和可参考价值的先例,也证明了在企业业务运行、国家安全需求和用户数据安全保障等多种不同的需求之间,可以达成有效的均衡,找到兼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并形成可操作的方案。

  对TikTok这一个案而言,整个发展过程,比上述微软的实践可能更加跌宕起伏:2020年7月31日,美国国家领导人突然表示将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引发各方关注,当然在此之前,CIFUS对TikTok的审查已经持续近两年时间;7月31日至9月初,围绕最终解决方案,包括业务剥离范围、出售价格、交易具体对象等,各方展开了紧张的博弈。

标题回顾:字节跳动这波,到底是谁亏了呢?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