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旦为何要秘密培养 闺门旦和青衣的区别

时间:2020-12-30 14:59:11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假面吟》写了三代越剧演员的生活悲喜,借戏剧演员的艺术生涯及其对戏剧的热爱执着,来反映一个伟大时代的变迁。在学习昆曲的过程,王小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日渐丰满,她也认识了许许多多前来学习昆曲的女性。王小鹰告诉现场的读者,在《我的昆曲+》一书中,有一个很精致的书签,上面有五位不同的杜丽娘,其扮相和柔美程度不亚于舞台上的旦角,但实际上,她们并非专业的昆曲演员,而都是赵津羽的学生。不是只有昆曲演员才能够演唱昆曲,这些女性,都是事业有成的都市白领和独立创业者,在忙碌自己事业生活的同时,昆曲艺术是她们放松身心的方式。

  多年来,赵津羽举办了几百场各类昆曲讲座,并且创立了“昆曲+”的理念,旨在让昆曲艺术的美融入现实生活,让更多的普通人懂得欣赏传统艺术的精粹。所有到昆曲澎湃艺术研习中心学习昆曲的女性,赵津羽教会她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让心灵安静下来。‌‌然后她们会发现,“昆曲+”,不是在女性的生活中加一个昆曲娃娃,不是在她们的事业上加一个昆曲造型logo。‌‌昆曲是一个极度精致唯美的艺术,它讲究而绝不将就,所以它能够成为百戏之祖,能够成为百戏的典范,甚至于被誉为中国最高美学典范。

  在王小鹰看来,昆曲为她们忙碌紧张的生活增添了一种美好。昆曲虽然腔调美、身段美、辞藻美,但学习昆曲并不容易,需要耐心,需要勤学苦练,需要克服心手不一的困境。但是学会了昆曲,把握了其中的艺术精髓与精气神儿,你在事业上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有有勇气去面对,因为昆曲的美和精神会浸润到你生活中的每分每秒、每个细节,这就是昆曲+。王小鹰说尽管自己已经73岁,生活却依旧忙碌,但再忙也想到昆曲的世界里去停一停、歇一歇,昆曲‌‌好像是一个世外桃源,它能滋养人的心灵、锻炼人的意志。

  赵津羽研习的闺门旦,与大青衣、花旦是三个不同的行当,青衣一般表现的是已婚妇女,闺门旦大都是未出阁的闺中女子,花旦一般是穷苦人家小女孩或小姐身边侍奉的小丫头。昆曲闺门旦除了杜丽娘这个典型人物,还有其他的经典角色。在活动现场,赵津羽以《亭会》中谢素秋夜会赵汝舟为例,用细致的讲解,细腻的表演,带领现场读者走进昆曲,学习如何去欣赏一出戏。

  《亭会》是张洵澎传授给赵津羽的第一出戏。谢素秋能歌善舞,于是张洵澎老师在设计人物出场时,在鼓板的节奏下,运用扇子和腰部动作配合,以倒退台步出场的方式让观众深深记住了这样一个美丽的背影,然后通过脖子的转动来表现月光下少女赴约时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在昆曲表演中,演员表演时眼珠子的位置都有诸多规定,位置若不恰当,观众看到的尽是眼白或者斜眼,那昆曲营造的舞台意境之美就全被破坏了。‌‌所以,眼珠的移动要灵动准确、适可而止,如此才能通过眼睛来表现人物极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谢素秋的眼神比一般女孩的都要明亮、灵活,犹如一汪秋水,这个人物恰恰就是用眼神的变化技巧来使自己与众不同。又‌比如昆曲闺门旦的服装也是有讲究的,杜丽娘是十六七岁的大户人家里的小姐,性格沉稳,又有少女的天真,佩戴的就是含蓄娇俏的点翠头面,服装多是粉色系;谢素秋是风尘女子,佩戴的就是亮闪闪的大红色水钻头面,橘色系的服装上又要搭配带珍珠亮片的云肩,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就是光彩照人。

  昆曲中的手眼身法步,是为了塑造出灵动准确的人物形象,而赵津羽所做的昆曲推广工作,就是希望能带领大家去欣赏这样的人物形象,真正发现昆曲之中的美。

  与精致唯美的闺门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有不少女性自称“女汉子”,似乎给自己安上这么一个人设,就要远离一切女性魅力。赵津羽对“女汉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代社会,女性需要在职场上和男性一样打拼,但除了敢于单打独守,女性身上的温柔知性、体贴包容和遇到困难不服输的精神,才是“女汉子”的真正精神内核,“女汉子”绝对不代表着粗糙。

  闺门旦中的女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有规矩可依,有了规矩,举止间也就有了气派和美丽。如今,上海的旗袍文化非常红火,作为上海海派旗袍文化大使,赵津羽深深感受到旗袍是最能代表上海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的特色女性服装,也是最能体现东方女性优雅和含蓄的一种服装。旗袍要求女性有典雅大方的站姿、坐姿和走姿,这些姿态的养成,离不开规矩。想要穿好这件旗袍,就可以从昆曲闺门旦行当的举手投足学起。

标题回顾:闺门旦为何要秘密培养 闺门旦和青衣的区别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