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为什么在收入差不多的情况下,有些人最后变得富有
影响一个人财富的原因除了金钱,更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收入差不多的情况下,有些人最后变得富有,而有些人变得贫穷?
很多人都玩过这种游戏,如果你之前从来没有看过,我很荣幸我能成为第一位给你介绍的人,如何存到一千万?道理不难,只要你在25岁开始每个月存下约5000元,并且投资到年报率有6%的市场里面,等到65岁时就可以拥有越1千万的资产;但切记要趁早,若是晚个10年也就是35岁才开始,每个月则要存下1万元才能在65岁时存到一千万;如是从45岁才开始呢?难度就提高更多了,在剩下的20年时间内,你每个月必须存2万元,才可以累积到1千万的资产,提早开始理财的威力不用我多说,而且这些都是数字计算出来的结果,毫无疑问。然而我真正想讨论的情况是为何多数人没有在年轻时就开始或是做了没有坚持下去?
来自史丹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拉·卡斯坦森提供一个方向给我们,卡斯坦森教授在她21岁时发生一场车祸,住院期间深入思考人生跟死亡的哲学,她心想如果人在知道生命所剩不多的情况下会如何看待自己接下来的岁月?跟年轻人比起来,老年人看待时间最大的差异又在哪里?人的年纪越大肯定是越来越了解时间的宝贵,只是我们会因此变得比较幸福乐观还说忧愁悲观?出院后,卡斯坦森教授开始投入学术的事业,至今成为研究时间与老年的专家,而说到时间与老年,当然少不了金钱的话题。
她曾经研究为何人不肯在年轻最有利的时候开始存退休金,实验方法是这样,研究人员找来一群年轻人,将他们分为两组,依序单独带进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面高科技的数码镜子,反射出的画面是由电脑所计算出来的虚拟实境,样子就是那些年轻人自己,不同的是,其中一组会看到当下自己的样貌;另一组人则是看到老了几十岁后的自己,可想而知这个会有多么的惊讶,等到年轻人走出房间后,研究人员随机问他们许多有关未来的规划的事,其中一项就是问到:如果现在开始存退休金,每个月愿意从收入中拨出多少钱去存?答案不意外,已经“遇见”自己老态的那组人愿意存下的退休金会比较多,但意外的是,金额竟然高的令人惊讶,是另外一组的1.5倍。好比看见自己现在样子的那组人回答每个月要存6千元当作退休金,而另一组看到自己老态而被吓到的人则愿意存1.5万元好好照顾年老后的生活。
以前面从25岁开始投资到65岁的例子来说,两者之间在65岁时的资产差距是1800万元!1800万元到底有多少?虽然光看数字已经够吓人了,但还是用时间来表示:以一个月薪4万元的人来说,若乐观的想每个月可以存一半,也就是2万元,1800万元需要花75年的时间才能存到。如果看到这你还没有感觉,真的要特别小心了。所以为何多数人没有在年轻时就开始坚持存钱。
原因之一正是来自人类的演化习性,我们比较重视当下就能拿到的奖赏,心理学称这叫做“限时偏误”。如果今天可以拿到一千元,就不会愿意等到下个月拿到一千一百元;如果现在可以坐在沙发上吃零食看电视,就不会愿意下班后穿上运动鞋让半年后的自己变得更健康;如果可以现在就刷信用卡买到想要的东西,就不愿意存一两个月的钱才去买。我知道现在正看这篇文章的你对自己的自制力非常有信心,但人的天性是绝对无法避免的,或多或少我们都会犯下轻忽未来的影响力,因此没有发挥更多的存钱能力。
无论你是否开始存退休金,是否开始为未来某个梦想而努力存钱,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更大的能力去积累财富。这就好比觉得已经拧干了抹布,其实还是挤得出水来,只要去用更大得力气就行。虽然常强调存钱不应该是痛苦的事,但很多时候不应该就此满足现状,简单来说,你必须吓醒自己,发挥你的想象去思考按照你现在的情况下去,你以后会过什么样的生活,而自己心中真正想过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或许你会觉得这样是在牺牲生活品质,毕竟多存钱意味着少买东西,但你在仔细想象,并不全是牺牲,而是在重新建立金钱习惯,不要让那些不值得的事情浪费你的生命。每个人都一定有能力选择过更富有的人生,但你必须先做出选择才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