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去的城市距离村子有几十里路,交通不便,去要半天,回来半天,又要寻找、比较、挑选、讲价,一来二去的,要好几天时间。
那时,分粮食要靠在生产队挣工分,生产队安排什么事,就要做什么事。
白先福看着儿子平安的病情挺稳定的,交待了秀芝娘不要带孩子出门吹风,又交待两个女儿有什么事要帮助娘做,就出门了。
白先福出门的第二天,生产队饿死了一头牛。
娘你就让儿弄一回儿 山村只能满足儿子的要求
那天下午,队上安排几个劳力,在村里的空地上支起一口大锅,劈柴禾,烧热水,准备把死牛宰了,剥皮、清洗、卸块,处理好后按人头分给村民们。
那年月,人们能有饭吃就不错了,基本上吃不到肉。
眼看就要有肉吃了,还是牛肉,村民们都很高兴,都围在那里观看,说说笑笑的,像是过节一样。
秀芝娘听秀芝说村里正在宰牛,望瞭望怀里的婴儿。儿子小眼睛骨碌骨碌地看着她,还冲她咧了一下嘴——笑了,看着精神很好。
这时,秀芝娘把医生和她男人的嘱咐完全抛在脑后,满脑子里只想着新鲜冒着热气的牛肉。
她把儿子用小包被一裹,也不用布条系一下,就下了床,抱着儿子看宰牛去了。
这还是儿子出生后,第一次被抱出去,婶子大娘大嫂大姑大奶的一见到,都围了上来,掀开包被,你看一眼,她看一眼。
大家都说,秀芝娘,这孩子被你照顾得真好啊,你看,眼珠滴溜溜的,小脸蛋红扑扑的。
秀芝娘听了夸赞,也很高兴,还把儿子竖着抱起来,让大家看清楚点,孩子的上半身的小包被不时松下来,秀芝娘就用手随便掖一掖,继续跟大伙儿聊天,看热闹。
直等到牛被宰好,剥好,处理好。出来时太阳还高高的,现在已经落山,村民们已经点上了煤油灯,她才抱着儿子回家。
那天夜里,孩子就起了高烧,冷天寒夜的,也没去请医生。
第二天,也没去请医生。那时医疗条件差,农村的更差,婴儿若是得了病,尤其是发烧,多半都治不出来。
第三天的夜里,孩子就没了。
村里老人说,孩子是被血星子扑到了,按照当地迷信的说法,婴儿是不能见血腥的,宰牛这样的事,血星子大,抱孩子去看是不好的。
白先福回来后,只知道孩子莫名其妙地起了烧,然后就没了。
他没有怪罪秀芝娘,他知道孩子本来就有疹子,经不住起烧。他觉得这就是他的命——命里无子。
那年头,孩子没了,一般人家都是用麦秸杆一系,胡乱朝乱死岗子一扔。
白先福心疼小平安,特地选了一个向阳的地头,亲手挖了一个小墓穴,把幼子安葬。
偶尔,他会坐在那地头默默地抽上一支烟。
至死,他都不知道秀芝娘抱着孩子看宰牛这一出,没一个人敢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