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上海浦东新区,怎可能不去东方明珠,无论进门观赏还是在外仰望,不同角度不一样的风景。
临近中午,饥肠辘辘的我们三人开始着急觅食。
落座的面馆靠窗,依然可以欣赏窗外的风景。而两岁的女儿最惬意的时刻也已来到,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座上,摆弄她的玩偶。
不一会儿服务员上好面和饭离去。
“这里的服务态度真差。”罗先生忍不住吐槽。
“那是你还没去过北京。他们这是行人尤其是游客必经之地,害怕没有生意不成。”
“冷冰冰的爱理不理。”
“他们没想过你会来第二次。”我打趣道。
不一会儿,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外夫妇。只见服务员依旧冷冷的一句“menu”便离开。
可能见怪不怪了吧。暗自思忱。
夫妇与我们相邻,他们一直看菜单很久很久,没讨论出所以然。
正在我们风卷残云准备离开之际,女老外拿了菜单向我靠近“excuseme.”
“Yes?”
“What……”她手指着我们吃的碗。
“Doyoumeanwhatwehad?”
“yes.”
“Wehadroastchikenriceandporknoodles.”
“Noodleswithsoup.Thatisright.”
“Hopeyoulikeit.”
老妇满意离去,而我如芒刺在背,非常不自然。女儿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们,一直微笑,我却自觉尴尬至极。
催促着罗先生顺利逃出店外,而那对老夫妇低头在商量,看似依然没有结果。
呼,呼出长长的一口气,顿时神清气爽。
“你不是说的很流利嘛。”
“还行。”我故作镇定,其实内心是很慌张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说的就是当时当刻的情景。
不觉今天的表现有多好,反而捉襟见肘,为什么着急逃离,怕出糗。自觉口语储备太少,怕老外一直问我会发愣。更不想在孩子家人面前表现的慌张和词穷。
“我还想你能多跟他们聊聊呢。”罗先生略带遗憾地说。
被三个老外弄到喷水 老外的东西太大进不去
聊什么呢?聊他们从哪来,有没有来过上海?聊他们喜欢吃什么?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有良好的遣词造句。
还是那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准备不充分,除了面面相觑就剩尬聊了。
“你为什么不聊几句?”我反问道。
“我怕说不好。”
我又何尝不是呢?况且还有先生孩子一旁观望。
中国人,学了十几年英语,看了无数好莱坞电影和美剧,张嘴依然怕聊,怕和老外交流,如罗先生如我。
真不知道为什么恐惧感那么强,压力会那么大。
看着身旁会说hello和goodbye的孩子,不自觉地自惭形秽,和老外自如地聊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希望下次不哑巴,能自在地说多一点。
与其逼迫孩子和老外打交道不如自己能自在流利,否则一切全是强求,对孩子也不公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