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教授和他的八个女儿 教授大人不要了宁玦
晓楠姐举了她以前的一个学生,在北大听讲座的例子。那个学生由于去北大听了一场由一个澳大利亚教授讲的讲座,由于讲座比较小众,再加上是澳大利亚来的教授,受欢迎程度并不高,但是晓楠姐那个学生觉得,既然北大能够请他来,证明这个教授还是很厉害的,所以她去听了那场讲座。
听完讲座后,这个学生过去问了教授几个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两个人聊的还挺投机的,所以教授问那个学生这段时间有没有空,可以陪他一起在北大吃早餐。这个学生想,反正自己每天也要吃早餐,还可以顺便练练口语,便答应了。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相处,教授比较认可这个学生,问她后面有什么打算。学生对她目前在读的学校不是很满意,她说她准备重新申请一所外国的大学。教授便邀请她到她所任教的学校去读书,并且教授说他一年以后就被调到哈佛大学去任教了,到时候再推荐她到哈佛去。
听完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做简单归因,那么有些人可能就会得出,我也要去北大听讲座。但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背后的原因,澳大利亚教授为什么能够给她一起吃早饭的机会?以及为什么能够推荐这个学生去他的学校?她的身上一定是有某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而不仅仅是简单归因,只看到事物的表面。
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跟教授聊,其实这可以解决两个问题:1.没跟教授沟通过的紧张感;2.不知道大学教授眼里好的学生是啥标准。
三、“过来人”谈自主招生面试
对于个人面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坦诚。会就是会,不会不知道的也坦诚地说出来。千万不要装着自己懂,万一被教授揭穿了你这次面试肯定完了。比如你说你读过某本书,但如果教授问你这本书你一问三不知,那就很糟糕了。
对于自己不太确定的问题,宁可直接承认不确定,或者甚至如果你觉得不影响整场面试的话,可以当场请教老师,让教授有跟你讨论的欲望,引起他的兴趣,那么很大程度上,教授老师对你一定有很好的印象,那么相应的教授给你打的分也一定不会低了。
另外如果遇到一些对题目或者是对其他有任何疑问,一定要指出来,不要带着疑问答非所问,自主招生的面试题很可能也是有一些问题的或者是有一些不够严谨的,这种时候如果指出来一定是很加分的。
大学教授和他的八个女儿 教授大人不要了宁玦
比如我面试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倒不是教授特意安排的题目错误,而只是题目表述不够严谨,那么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应该知道这个题目是有一点歧义的,但是只有我指出来了,那么这就成为和教授能够进一步交流的一个点,还是刚刚说的那个点,一旦他开始有跟你讨论的欲望,那么给你打的分也一定不会低了。
五大常见面试形式及“应对策略”
刚刚我们谈了一些针对面试官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以及关于自主招生面试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下面针对五种不同的面试形式,分析不同的技巧策略。
一、多对一谈话形式面试
这种面试方式各高校普遍采用,一般面试时间会控制在10~30分钟之间。考官一般会从考生的基本情况开始提问,比如,问一问为什么报考该校,学习情况如何,生活情况如何等等,考生据实回答即可。
之后会进入到基本素质测试阶段。考生可能会被问及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题目往往是比较广泛,不需要计算思考就能回答。
部分理工科可能会遇到一些数学物理类的题目,一般不会到奥赛的难度,但要比一般的考试题目更开放。
北京大学曾经考过的一道题,就是“天为什么是蓝色的”,这道题的命题人是北大物院的一个年轻老师,后来我有幸能够上这个老师的一门课,跟他交流过这个问题,他就说到,其实出这个题并不是说想让你通过多少公式来分析出答案,而是想看看,你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所学的知识点,是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应用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