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柱子你别停啊 乡野小农民柱子和孔雪珊小说

时间:2018-12-13 17:53:28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第十三章柱子你别停啊 乡野小农民柱子和孔雪珊小说

第十三章柱子你别停啊 乡野小农民柱子和孔雪珊小说

  小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山村的冬夜,有星星有月亮的夜晚很少,刮风下雨的时间多,一家人吃了晚饭收拾好都围坐在火炉边烤火。那时没有电,每家每户都用煤油灯照明,只是煤炭相对便宜,每户都有一间专门烧碳火取暖的屋子。煤油灯虽说昏黄不亮,可是煤油贵而且紧缺,要凭票按计划购买,要省着用,只烤火不做事就不点灯,通红的炉火打在人裤腿上也映红了烤火人的脸。

  儿时的我们都感觉冬夜漫长,害怕冰凉单薄的被窝半天都睡不暖,赖在温暖的炉火边就不愿去早睡。那个年代,生活困难也没有多少零食吃,就这么干坐着也难挨,总是缠着父母或大哥大姐们讲故事说迷语,借以分散饥饿和嘴馋引出的食欲,在今天回味起来,还是一场场即温馨又很有诗意的围炉夜话。

  故事很多,有口口相传的、有古戏台上演过的、古书上记载的、还有祖辈们亲身经历过的。这些故事有美好言情,有武侠,有笑话,最多的还是让我们不寒而栗的猛鬼故事,听后一个人就不敢呆在黑屋里了、不敢上厕所了、不敢独自去睡了、不敢坐靠门窗的位置了,生怕外面就站着披头散发青面獠牙看不到脚的恶鬼,挨着大人坐还得揪着大人的胳膊。

  我们这帮孩子,有个和蔼可亲的二老爷(我爷爷的亲弟弟,父亲口里常念挂着的二叔),二老爷瘦高个,八九十岁时,还身板挺直,一口漂亮的花白胡须,说话温和,时常穿一件蓝布长衫,冬天戴一顶样板戏里杨子荣戴的那种毛帽,手里随时拿一根一米多长的竹子制作的旱烟杆,也可作手杖,在我们眼里即儒雅又可亲,我们一帮孙子辈,在冬天的火炉边总爱缠着他讲故事,他从不嫌孙子们吵,故事就从他花白胡须里一个个不紧不慢的溜了出来。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我的二老爷亲身经历的神秘遭遇。虽然他老人家已离开我们十多年,要是健在已经百多岁了,这也是他亲口讲述年轻时的遭遇,言犹在耳。

  那是解放前,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个夏季,大山脚下,散落着几户人家,一两栋串柱青瓦房三四栋低矮的草屋,房屋四周一丛丛青翠的修竹,还有几颗高大的金丝楠木,在夏日的骄阳照耀下,楠木叶闪着绿油油的亮光。房顶上飘着缕缕炊烟,人语呢喃,一串哞哞的牛叫,两三声狗吠,三四声鸡啼,静谧而安详的小村落挂在高高的白色岩幕上,那时二老爷也就是我们一大家人,就租住在其中一栋草房里。此时田里水稻正在胀苞(还没出穗),旱地的玉米却逐渐焉了胡须,绿壳里洁白如玉的玉米粒开始灌浆了,玉米地随风散发出香甜诱人的气息,这气息不仅让庄稼人感到收获希望的秋季漫漫来临,也让那些在野地里寻食的动物们蠢蠢欲动,欲饱口福先尝为快。人和动物的粮食争夺战每年都会在这一时刻打响。

  和人类争夺玉米的动物,主要是我们这里叫毛拱猪的野生动物(学名猪獾),我们小的时候野地里也很多。毛拱猪四肢短,身体肥壮,行动敏捷,花脸头小嘴长如猪鼻,成熟体重在二三十斤左右,昼伏夜出觅食,白天很难见到,善在灌木藤蔓间穿梭,人和狗都拿它没法。就是这个如鬼魅般神秘狡猾的家伙,每年都要来与庄稼人捣乱,它会直起身体把玉米杆按倒,撕开玉米棒的嫩壳啃食香甜多汁的玉米粒,有时数只出动,一晚上会糟蹋一大片玉米地,庄稼人又恨又无奈。只得夜晚在玉米地里守候,听到响动便用石块棍棒大声吆喝恐吓它,好在它的弱点是胆小怕人,这样的对峙要经过近一个月,到玉米成熟籽粒变硬,才能解除。我人小一直没见过大人口中常念叨的毛拱猪,不知它有多大有多凶狠,在心里即神秘又惧怕。每当在夏天玉米出穗灌浆时的漆黑夜晚,听到大人的吆喝声和狗的狂叫声以及火铳的鸣响声响成一遍时,小心肝吓得乱乱的颤抖,夏日里也会像寒冬一样冷得瑟瑟发抖,不敢离开母亲身边。这些是后话,继续说二老爷的故事吧!

第十三章柱子你别停啊 乡野小农民柱子和孔雪珊小说

第十三章柱子你别停啊 乡野小农民柱子和孔雪珊小说

标题回顾:第十三章柱子你别停啊 乡野小农民柱子和孔雪珊小说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