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胜利者算是大学中的那一部分男生,大学女生越多,这少部分的男生的价值更高,哪怕事实上很多男生能力无法与那些学霸型的女生相比,但在求职上有着天然与供求的双重优势。
在我们学校,会计学院如珍稀动物一般的男生很多不需要考虑能否就业的问题,只需要考虑想去哪里就业,对于他们来说,就业不是一个难题,只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
尽管他们可能是学渣。而那些日以继夜,苦心研读的女学霸虽然绩点高,证书多,履历多,但是实际就业往往没有大多数男生来得顺利,让人恼怒,又让人无奈。
以大多数金融经管类学校学生都青睐的银行工作为例,银行往往倾向于招聘来自本地,长得帅的男生,同等条件下,女生进银行的难度要比男生大得多,甚至一些银行会特别标注只招聘男生,这对女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时刻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在供求规律下,阴愈盛,阳愈衰,女生的压力越大;物以稀为贵,作为珍稀动物的男生往往能在逆境中顺利突围,闷声发大财。
而为了在竞争中突围,女生不得不越发努力,甚至要一路狂奔。
,先考研,就业形势不对,再考博,就这样成了一些人口中的第三类人以及七大姑八大姨口中被催婚的对象,所谓的剩女,而另一方面,中国又存在严重的男性光棍危机。
借此抛开个人主观意愿不谈,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不单是女生的问题,或者是男生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教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