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与弟弟的精神世界却很富足。阅读,教会我们体味人生;在逆境中磨砺我们的心智;在寒冬中感到暖意;在风雨中奋发。就这样,我们在沟沟坎坎的人生路中行走,艰难而执着求索前行。读书改变了我们的眼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我和弟弟相约,我们一定要改变命运,不能呆在这小山村一辈子。
那时我和弟弟心里都有一个信念: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我们努力,生活就还有改善的希望。外面的世界还有会更广阔的天空,阴霾是暂时的,曙光必将到来。在困苦悲伤的时候,书本仿佛是我们的指路明灯,让我们的心房明亮,照耀前方的路。
村里人见我们姐弟俩整天捧着书本津津有味地看,我们放牛时看,在田地里看,做农活时看,偶尔休息时也看,甚至连上茅房的时候,也要把它捧在手里。村里其他人都议论纷纷说:“这家孩子特别懂事。
一天到晚沉迷书本,都不喜欢玩耍的。”年纪轻轻的我们却明白,我们没有玩耍的资本,他们又怎么知道我们小小的心灵怀着一个什么样的梦想,我们渴望走出大山,改变人生,唯有读书才能帮我们改变。
弟弟我要痛死了慢点 我半推半就和弟弟那个了
我和弟弟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是名列前茅,我们利用闲暇时间广泛阅读,涉及面越来越广,对前方的方向也越来越清晰和明确。当别人十五六岁忙着追逐爱情,十八九岁忙着追求自由的时候,我们沉浸于知识的海洋。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知识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阅读使我们打开眼界,又令我们思索,让我们发现宇宙之大,大到无边无际。著名学者大平正芳说:“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寻求文章的精雕细刻,而在于寻求自己生命实践的明灯。
《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史密斯说:“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我们没有位高权重的父母,没有很强的社会背景,我们明白,我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他们虽然没有能力创造很富足的生活给我们,却从不干涉我们阅读的自由,没有剥夺我们这点仅存的爱好。书本陪伴着我们度过少年,步入青年,让我们知道人生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孜孜不倦地阅读犹如一颗向上的种子,在我们心里播种,萌芽,直至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知道我们的路在脚下,眼前布满荆棘,满是碎石,让我们跌跌撞撞的小路是通向那康庄大道的必经之路,我们没有其他捷径可走。生活的艰难磨利了我们的羽翅,让我们更坚强地面对人生的不公,寻找生命的明灯。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如今我和弟弟都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弟弟是一间国企的软件工程师,而我则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回想曾经,恍若隔世,或许在年少时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小小的心灵,已经播下了奋发向上的种子。高尔基曾经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也也对我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是的,阅读能改变人的精神和气质,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我们坚韧而平和地去面对生活的不公与磨难。阅读犹如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它会让我们获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坚定我们寻找美好生活的信念,最终到达我们梦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