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疯狂每一天 快乐家庭换俱乐部全文 完美的交换1一4阳
2018年在寒风中即将消逝,满满的感怀,满满的希望,将跟着我一起,走向崭新的一年,以及接下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在时光的流逝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了六十个年头,回顾往昔当然无可厚非,在时代的环抱中,今天,2019年的第一天,我想许一个比较应景的新年愿望。
那我就引用一下现在年轻人最流行对新年期许的方式,就是,“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做更好的自己,伴随着新中国建立发展70周年的步伐迈进,沿着我们大院军娃父辈祖辈用红色血液晕染地芳华人生,骄傲自豪的踏进新时代。”
对于你们这些军娃可能一定感同身受,但我还是要对于“做更好的人生”的理解作出自己的解释,毕竟这六十年也经历了不少,改革开放的洪流更是托起了我们的大半生嘛。走过的路自然不曾后悔,只是有些小小的疙瘩,或是说遗憾在心里挠着。自己只是为这努力的小家付出了大半辈子,不仅烧饭煮菜,打扫卫生,我已是样样精通;养儿育女,带小外孙,我也是一人独揽。
只是这大半辈子回想起来,好像失去了我们大院孩子,该有的骄傲,红色的血液依然在体内流淌,但似乎它再也没有往日的沸腾与激情,时光天天相似,夜夜周而复始的重叠循环。只是久了,也麻痹了,就像这冬天的雪花见多了,心里的那股新鲜劲儿就变得没有年轻时那般挑人心绪了,而心里满是对这雪的不满足,连我曾经的梦想也深深掩埋进了这厚厚的积雪中,无人提起,更是无人知晓曾经在这峥嵘岁月中,革命的光辉年代里,自己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激情。
我知道自己不该说这些无头无序的话。但我也想让大家明白,我依然留着红色的血液,等待红色的召唤。毕竟这时代变了,现实中诱惑越来越多,现在的孩子也再不像我们的大院孩子与祖辈父辈那样,一个梦想可以支撑起一个人长长的一辈子,就像我依旧记得当年在文工团的那些兢兢业业的不眠之夜,与曾经的那些丰功伟绩。
只是时间不等人,生了孩子自然身材也回不到以前,便比不过那些身体里有着坚毅梦想支撑起的女娃。你可别说那时没结婚以前自己也和他们一样挺拼的,为了舞者至高无上的首席之位,我可是每天只吃两顿饭,可没想到一结婚事事都变了,体贴的丈夫变成了天天要我做家事的“电报员”,为人和善的婆婆也是不停给我煮补汤,虽然她没明说,但我知道,她就是想要我多生些孩子,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家庭妇女。
不过现在回想起这些往事,当时无奈的决定反而也挺正确的,有时也会偷着乐,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没多久文工团里的人都因为部队裁军的大刀阔斧一个个的转业了。哪像我这样,有个温暖的小窝能挡风避雨。
现在有了微信,真的使我的生活越变越带劲了,大院群里,我们都是军人的子女,24个小时,时时有人聊天,到了凌晨,还有来自外国的朋友伙伴组成海外兵团,和大家一起聊天。群里的成员都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还给自己根据所在的部队,起了海娃(海军子弟)、陆娃(陆军子弟)、空娃(空军子弟)等可爱的名字。
说实话这样的热闹劲,使我好像再一次回到了大院生活,回到了那个最热血沸腾的红色年代了。以前一个人在家的我,只能和那些老姐妹们跳跳广场舞,还能时不时地出去旅游,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常常的来一个跳舞、唱歌视频,而军娃们也连连给我鼓励我真是感动不已……最后还是要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希望没有我的参与,你们会更快乐。
其实这篇自述来自于大院群中一个名叫“军丫”的独白,更应说是一篇对于生活的感悟吧。在这2019年新年来临前她发出了这样一篇文字。虽文字是那样平平淡淡、温温和和的语气,但看到这些文字的晓东也是深有同感。毕竟在这多喘的六十多年,自己也确实不容易,只是无端的微笑与羡慕悄悄从松胯的眼袋中流露,从深深的笑纹中尽显无疑。不只因为军丫有着可以抱怨的温馨生活,更因为她的快乐,是抽着烟的晓东,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像她那般活着无所顾忌,坦坦荡荡,更是圆满。
看着坐在门口走道的晓东,便也回想起饱经风霜的一生,就像这余烟袅袅,却总是消散无影,自己曾经也是那般风华正茂,而此时只能坐在家门口,抽着烟,看着手机消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