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趴在身上进去了 喝了酒跟儿子那个了 为了考试给儿子吹附图

时间:2019-01-07 11:09:22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儿子趴在身上进去了 喝了酒跟儿子那个了 为了考试给儿子吹附图

  我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看他。见他,还没来不及把饺子咽下去,就迫不及待地从嘴里掏出那枚硬币,一边乐着在地上转着圈地蹦,一边兴奋地举着那枚硬币冲着我们喊:“看看,我也吃到了一个,我也有福气。”

  “对,我家小乐也有福气。”我应着他的话说道。

  “挑出来的不算。”女儿不服气地阴沉着脸说。

  “谁说不算?吃出来就算。是不妈?”儿子连蹦带跳地嚷嚷道。

  “算,谁说不算。快吃,还有两个,看看剩下的两个谁能吃到,谁就是今年最有福气的人了。”婆婆笑着说。

  还没等她说完,儿子就又蹦起来了,“唉,我又吃到一个。”

  然后,对着低头吃饺子的姐姐摇了摇手中的又一枚硬币,不无炫耀地说道:“这回算了吧?你吃出来了?不行吧,还是我牛。”

  “你牛,你牛,瞧瞧这是什么?”说着,女儿也从嘴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枚硬币。

  “呵呵,这倒不错,不包饺子的都能吃到,俩包的倒谁也没吃出来。唉!看来,你妈我们俩就是干活儿的命呦。”孩子奶奶故意收起刚才的笑脸说道。

  “谁让你们不用筷子按按呢。”儿子接到。

  “原来你们都有窍门儿呀。我也找一个。”说着,我便学着儿子的刚才的样儿,也在饺子上按起来。

  “我就洗了五个,我爷爷一个,我爸爸一个,我大姐一个,我两个,没啦。”说着,他得意地呵呵大笑起来。

  哈哈,瞧我们这顿大年初一的饺子吃的热闹吧。

  大年三十包饺子,放硬币,碰运气,还是我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记得我的小时候,每逢过年包饺子,母亲都会在初一的饺子里放几枚硬币。年年如此,我知道了,也就惦记上了。从年三十,一直到大年初一。

  眼见着,天还黑蒙蒙的,父亲母亲就穿好衣服起来,母亲负责往锅里添水,父亲去院子里抱来柴火(玉米秸秆)点着火来烧。

  我呢,不等母亲叫,就忙忙着着(zhao)的穿好衣服,跳下炕,趿拉着鞋子跑到外屋,站在冒着热气的灶台旁,看着母亲把年三十就包好的饺子一个个下到锅里。

  还没熟,我就急猴似的嚷嚷着要吃。母亲便吩咐我,先去梳头洗脸(七十年代的农村人还没有刷牙的习惯),等下捞出来再吃。

  我只好乖乖听话,胡乱梳了个头,抹把脸,又急急回到灶台前,看着锅里的饺子问母亲,“还不熟吗?”

  母亲便笑着说:“快了。我给你破个谜,看你猜的对不。前面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饺子。”我不假思索地回道。

  “再来一个。一只大公鸡,满地找东西。”

  “笤帚(也有说是“扫帚”的)。”

  “一颗豆儿大不大,一间屋子成不下。”

  “灯。”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花生。”

  “呵,还难不住你了。那就说个难的。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开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蜘蛛……”我喊到。“不猜了,我都背过了,我要吃饺子,我要吃出一枚硬币。”

  “好,吃饺子。”说着,母亲用笊篱把煮熟的饺子慢慢捞到碗里,父亲母亲和我便围坐在小炕桌上吃起来了。

  “妈,我怎么还没吃到?”

  “不着急,慢慢吃。”

  “妈,我吃到了……”

  “还真是,我家老闺女就是有福气。”

  想想当年,那个母亲嘴里有福气的老闺女,如今已为人母了。她也开始学着母亲当年的样,在大年三十包饺子的时候,吩咐孩子们去洗几枚硬币,放进饺子里。

  不同的年代,相同的做法,感觉还是那么温馨幸福。

标题回顾:儿子趴在身上进去了 喝了酒跟儿子那个了 为了考试给儿子吹附图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