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上学读书,和我唠家常时多次说起。只在三舅刚上学的头两年里,外公为了让母亲照顾她的弟弟,才同意母亲上了两年学,第三年外公便让母亲停了学,为此,母亲偷偷地抹了三天眼泪。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母亲才有机会再读书学习,只不过是上的是扫盲识字班。母亲讲,她读的是早班,5点钟上课,7点钟下课,每天夜里3点多就得起床了,为我的哥哥、姐姐做好早饭,下课回来,招呼小孩子们吃饭、上学去,她再去上班。晚上做点家里的针线活,每每睡得都很晚,母亲年轻时真是好身体,每天只睡4、5个小时,还要学习、工作和承担全部的家务竟不觉得疲乏。
从我记事起,在我的印象里,母亲就是有文化的人,读书、看报、写信都不在话下。小时候,常听母亲讲故事,未上学之前我就知道了济公、三国演义、西游记、三侠五义、薛仁贵、水浒等等的历史传说与故事,这些都是母亲看书后积累起来并讲给我听的。可以说母亲是我文学、历史的启蒙老师。
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年,倍受病痛折磨,姐姐的亲家信奉西教,送了一本《圣经》给母亲,说读了可以减轻痛苦。可能被病魔折磨得太难受了,母亲愿意相信这是真实的,还真就读了起来。这版《圣经》字太小,母亲的视力不是很好了,每次只能看一小段,而且只是在身体状况好些时才能看书。《圣经》只读了一半,她已撒手尘寰。
母亲去世后,双亲留下的遗产我一样没要,只取了那本母亲读了一半的《圣经》。
周末,何芳带着小宝去了娘家。上头不让补课,补习班暂时停了,多出来的周末,陪陪老娘和儿子。刚进门,就发现,老娘情绪不对。
“快,叫奶奶!”一手拍上儿子的小屁股,何芳打算先来一个温情路线,逗老娘开开心。
“呐呐~呐呐~”萌小子踉踉跄跄扑个满怀,老娘的笑却显得有些勉强。
放下手里的酸奶,何芳随手关上了门。
“怎么了?出什么事儿了么?”
“没有什么事哦”老娘似乎不想开口,“小宝啊,来吃草莓!”转过头,又对何芳说“你也尝尝,早晨现摘现卖的,比你们超市的新鲜。”
中午吃完饭,哄睡了闹腾的儿子。何芳倒了杯热水,挨着老娘身边坐下。
“妈妈,你可是累了?身体不舒服?”
“没事哦,现在不像以前,又不做田。今天对面一楼的那个老头被送去养老院了。”
对面一楼的老头,何芳有印象,因为之前儿子还遇到过老头晕倒,只是等何芳下楼去看的时候,老人已经自己进屋了。听说是老年痴呆,身体也不是很好,虽然和老伴一起住着,但是似乎夫妻感情并不算很好。
“他身体不好,送到养老院,也算是有人专门照顾他……”何芳的话没有说完就停住了,因为老娘显然并不是在和她聊天。
“人虽然呆掉了,但是也还是想在家啊!他家三个丫头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扶起来他的。临上车的时候,他屁股往地上坐,人放摊不走,两个丫头一边一个都拉不动。最后,二女婿过来搂着腰,拽着一条腿直接甩车上去了~”老娘的表情,似乎还是沉浸在当时的画面中。
“啊,也不至于是甩吧”何芳有点不知道怎么安慰有些被吓到的母亲。
“我站在楼上,其他人看不到,我能看到,清清楚楚的。搂着腰,搬起一条腿,另一条腿还拖着就那么甩上车了”母亲吸了口气,定定看着何芳:“我看着觉得好伤心哦,真走到那一步,连基本的,最基本的尊严都没有了~”
何芳有些明白母亲的反常,把手里的水杯递给了母亲。轻轻把头靠在母亲的胳膊上:“唉,人家估计是一时情急的。你看到的也不一定就真的是那么吓人的情况。人家的事情,我们也不是很知道。你就别太往心里去了。”
“都是假的哦,现在人跟人之间越来越假咯~你看看秃三爷,老两口都是胃癌晚期,两个儿子一个丫头,都有房子,不还是老两口自己在家烧吃么?”母亲的情绪并没有因为说出来而好转,她起身揉着眼角去了厨房。
何芳的头有些痛,母亲的担心她懂,但是她却不知道能怎样安慰母亲。说什么呢?扪心自问,如果同样的病痛降临到母亲的身上,她是否能够放下一切,照料母亲?可是没有了收入,要怎么照料母亲呢?更何况,自己需要照料的,也不止母亲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