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只河东狮
妈妈们也许会觉得:咆哮对孩子的安全感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孩子顽皮哭闹得让你抓狂时,你需要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态度温和、动作稳定、声音坚定地来解决事情。
现实会发生:孩子哭闹折腾很久了,好言相劝了很久毫无效果,忍无可忍之下,我终于爆发了,当了一次咆哮的妈妈。虽然育儿经典上都说足够智慧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选择通过怒吼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冷静下来才能想出更多的办法。但当坏情绪到来时,并不一定每次都能“正确”对待。我吼了,看到孩子惊恐的样子,怎么办?我会不会伤害到他了。
周末,可乐妈带着可乐出去玩,很晚才回来。因为太晚了,第二天还要早起上学,妈妈便催着可乐赶紧洗澡洗头发。但可乐还自顾自地在房间里东找找西翻翻,对妈妈的催促无动于衷。叫了三五遍不见人来,妈妈有点着急,直接跑出来抓起可乐走进卫生间走。可乐一直挣扎,喊着:“我不要洗头,我不要洗头!”。妈妈开始还能够软语轻言,又劝又哄,可是当因为可乐的挣扎弄了妈妈一身的水和泡沫,水也撒了一地的时候,妈妈hold不住了,冲着小家伙开始吼起来。
奇才心理热线认为:有人说“河东狮吼”是妈妈无能的表现,是因为妈妈已无计可施,束手无策了。我想是的,我刚刚的确是想不到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一事情了。一场本该温馨的“母女共浴”场面就在可乐的哭喊声和妈妈的咆哮声中落幕了。虽然母女俩皆不如意,但好歹还是及时完成了沐浴大事。晚上的睡前故事,妈妈选了绘本《我妈妈》与可乐一起阅读,那书上讲到:我妈妈吼起来像狮子一样凶猛,我妈妈真的、真的很棒!……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妈妈们出现“河东狮吼”情况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现象。每个人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就可以了,不要按完美的妈妈来要求自己。孩子们的情绪状态随时境容易变化,这会儿还兴高采烈,一会就可能到情绪的另一个极端。而孩子情绪的频繁转换,容易带动大人的情绪随之发生极端变化。父母要意识并承认,孩子的情绪会影响到你对他的情绪。你所呈现出的强大的情绪波动,其实就是对孩子情绪的认同,因此,先安抚好自己,再用如转移注意力、拥抱之类的方法安抚孩子。
是的,妈妈在和爸爸吵架。
妈妈们也许会觉得: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尤其是和孩子爸爸吵架,也许在你看来只是小事一桩,可对孩子的伤害却有时超乎你的想象。因为孩子常常会把父母吵架的原因归咎到自己身上,为此而感到自责,并给他的安全感带来很大冲击。
小强快拔出来我是你妈 校长妈陈淑娴全本小强
现实会发生:当两人开始吵架时,虽然明知孩子在现场,但情绪是难以控制的,如果要我憋住,那估计也会以“沉默僵持战”的继续,还不如吵出来来得痛快。但是妈妈会内疚:天啊,怎么办,我犯下大忌了,宝宝看到我们吵架了。这会让他怎么想?他会害怕吗?会不会给他产生不良影响啊?要不要停下来先解决好宝宝的问题?
有一次,梅梅和丈夫在房间里因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宝宝循声从外面跑过来,丈夫立刻闭上了嘴,梅梅却因为还在生气而没发现宝宝,继续对着丈夫吼叫。终于,丈夫也生气了,顾不得宝宝在场,也朝梅梅大吼。就在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梅梅突然感到一双无辜的眼睛正困惑而担忧地看着他们,她的心里惊了一下。梅梅和丈夫感受到宝宝的困惑后,他们停止了争吵,看向宝宝,此时宝宝问到:“你们是在吵架吗?”梅梅想了想,干脆地回答宝宝:“是的,我们刚刚因为一件事都非常生气,但现在没事了。你看,我们和好了。来,宝贝,我们去准备吃晚餐了。”说着,梅梅走过去拥抱了一下丈夫。
奇才心理热线认为:孩子看到父母吵架时会感到非常恐惧。他看到父母的情绪都失去控制,把自己扔在一边,会感到自己随时都可能受到攻击。当着孩子的面与丈夫吵架,这个应该极力避免。孩子很小,见到父母吵架会以为有重大的事情发生,从而感到恐惧。即便只是偶尔发生,但也要警醒。而最不应该的则是拉孩子加入到争吵之中,甚至让孩子站队。这不仅会让另一个人有被孤立的感觉,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看到了你们的争吵,那么事后要安抚孩子,告诉孩子你们永远爱他,给他情感上的安慰和确认。并给他承诺,以后会尽量减少类似的争吵。父母不要把孩子关到另外一个房间里,听见争吵而看不见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孤独无助。当孩子看到父母从吵架状态中摆脱出来,能够彼此很尊重地倾听对方的意见,他会懂得人与人之间也是可以有不同意见的,也从中会学习到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