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税收可有超收。”公西丰年又问道。
“没有,去年那个贪官听说被王上法办了,今年换了个清官,老百姓都说好,总算是过个安稳年。“冯伯笑道。
“这是今年的红薯,你们尝尝。”冯伯从火坑里刨出两个红薯。
青黛伸手接过红薯,又被烫的立马扔到地上。
“小姑娘,细皮嫩肉的,烫着了吧。”冯伯捡起红薯,笑道。
公西丰年掰开手中红薯,分给青黛一半。青黛有些不好意思的接过红薯,小口尝了一口,软糯香甜,笑眯眯的向冯伯点头道谢。
“老头子,来生火。”冯婶在里屋喊道。
“哎,来了!”冯叔应着。“你们坐,我去搭把手。”冯叔起身往里屋走。
“冯伯儿子在兵营当兵,家里农活就老两口忙活。”公西丰年给青黛递杯水。“有一年受伤了,冯伯把我从河里捞起来,此后每年都会来冯伯家坐坐,冯婶做的烧鸡味道一绝。”
青黛放下水杯,闻着香味,想去里屋后厨看看。
后厨烟雾缭绕,冯婶在灶前忙活,冯叔在灶下添火。
“哎呀,姑娘你快出去,这里烟大,别呛着你。”冯婶看到青黛伸头进屋,急忙拦着。
青黛却是看着什么都新奇,那么大的锅,热气腾腾的,灶下火光映着冯叔满脸通红。
“冯婶,让她看看吧,她都没见过。“公西丰年在她身后笑道。
青黛蹲在冯叔旁边,看着灶膛里的柴火,拿着木柴想往里塞。
”姑娘,小心,可别让火星子溅到衣服上。“冯伯提醒道。青黛穿着猩红的羊毛披风,做工精致。
青黛点头。
冯婶把鸡烧上,又手脚麻利的洗好蔬菜,让冯伯再点起一个灶。
”我们出去吧,别在这儿添乱了。”公西丰年退出厨房。
青黛起身,跟着走了出去。
不多一会儿,冯婶端着餐盘出来,招呼着吃饭。烧鸡,烧肉,炒青菜,鱼冻,咸肉,摆了一桌子。
“这是今年新酿的米酒,公子尝尝。”冯伯拿着酒壶酒杯,也给青黛倒了一杯。
青黛喝了一口,醇香可口,喝的直摇头晃脑,对着冯伯竖起大拇指。
“姑娘喜欢,那多喝点。”冯伯笑着又给青黛倒了一杯。
青黛举着酒杯敬了冯伯一杯。
“来,吃菜,尝尝冯婶的手艺。”冯婶把鸡腿夹进青黛碗里。
青黛连连点头道谢,吃着鸡腿,笑眯眯的对冯婶竖起大拇指。
“这姑娘真招人疼,公子可要好些待她。”冯婶看着青黛,一脸怜惜,可惜了不会说话。
“是,冯婶说的是。”公西丰年往青黛碗里夹菜。
青黛抬头笑嘻嘻的看了眼公西丰年,接着低头吃菜。
酒足饭饱之后,青黛满足的摸着圆鼓鼓的肚子。
掌事公公前来敲门,”公子,天色已晚,该回去了。”
“冯伯,冯婶多谢招待,我们该走了。”公西丰年道别。
“好,好,天寒路滑,公子小心。”冯伯送到门口。
“冯伯请留步。”掌事公公往冯伯手里塞了颗金锭。
月华如水,这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整个王宫,夜深人静,唯有零落的脚步声以及青黛身上的叮叮当当的脚步声。
青黛回到落雁轩,一切如往常。
除夕夜,王宫里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就连落雁轩的门口都挂上了两个大红灯笼。各宫妃子前往勤政殿共享团圆饭,青黛坐在最角落,埋头用膳,并不理会席宴上各种意味深长的目光以及各位妃子语中含刺的闲谈。
“臣妾新作了首曲子,想为王上歌一曲,请王上品鉴。”一个清丽的妃子起身作揖。
“鹂妃的好嗓子,本王可要好好听听。”公西丰年笑道。
“听说黛妃在勾栏苑一曲拨得王上欢心,这未曾听过妹妹琴音,不如妹妹跟鹂妃合奏一曲如何?”辰妃斜眼看向青黛。
“是啊,我们也想见识黛妃的琴艺。”众人附和道。
“来人,把我的焦尾琴拿来借妹妹一用。”辰妃命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