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时会想,也许在小翠的心中,面子和外人的眼光,以及超过别人等等这些东西,甚至比儿女都重要。
她作,她心也狠。
离婚后,她带着儿子在外省生活,儿子长到十几岁,在一次去给爸爸送饭的路途中,摔倒在铁轨金属上,死了。
婆家人知道后,大发雷霆。想想也是啊!当初不让她带儿子,她个性强,硬是把儿子带走,把最小的女儿留下,从来也没有去见过女儿一面,如今,儿子长到十几岁了,他却因看管不周,把儿子命也送了,
婆家人不依,疑心是小翠把孙子藏起来了,假装他死,害怕婆家人去要孩子。最后还是一个亲戚说,确实是死了,还是亲戚给他在棺材里放的书包和红领巾,这次,婆家人才作罢,但这份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小翠走时,亲生女儿只有两岁,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三十年间,妈妈没有回来看她一次,后来在亲戚说和下,小翠考虑到自己也老了,也该人照顾了,也就打算认了。
女儿开着车去了,但小翠作的毛病又犯了。她不停地说,女儿一个人开车不方便,女婿却不来,还说女儿年前来看不对,应该过年来看。还说给的礼不对了,这个那个的,总而言之,一身的毛病。女儿被小翠说得也受不了,简单地坐了一小会儿,就走了。从此,去看小翠也少了很多。这样,就又给了小翠以口实,说是孩子不管她。
小翠和那个工人还生了一个女儿,女儿嫁给了一个工人,但小翠在他们家也生活不下去。有一次,小翠不小心把女婿的花瓶打碎了,女婿告诉她,不要让她买,说是老年人不懂得好赖,怕又被奸商骗了。就这样,把小崔得罪了,小翠离家出走了好几天。
还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小翠打了女儿一耳光。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小翠每次都是冷战,离家出走,离家出走,冷战。
再加上她老是想着自己没有儿子,女儿其实对她很好,但她自己却总觉得女儿家待不下去了,总是用自虐来讨取别人的好心,而别人稍有一怠慢,她就又开始自虐。
小翠有一个妹妹小芳,和她性格差不多。她有时会去妹妹家,却老是和妹夫合不来。举个例子,有一次妹夫进屋里了,看见一箱奶打开了,妹夫的意思是,可能是小孙子把它打开了,就说了一句:“哎呀,谁把我的奶打开了?”小翠以为是说自己,整整三天,和妹夫说话就是冷战,冷战到最后,妹夫实在受不了了,在妹夫的一再追问下,小翠才说:“我才不喝你家的奶呢,我也没有打开你家的奶。”妹夫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随口一说,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误会。
从此以后,他什么都不敢多说了,他甚至都不敢和小翠说话,因为小翠实在是太敏感,太爱冷战了。
妹夫还想起来,有一次小翠竟然从老家提了两壶油来,口口声声说:“我们家是工人,不是吃不起油,去给你儿子做饭的几天,你儿子老是说不让吃油,我告诉你们,我们家油多的是!”
妹夫才想起来,儿媳生孩子那一个月,让小翠去帮做饭一个月。因为儿子儿媳吃饭比较清淡,曾多次强调要少放一些油,但小翠却把这个问题理解成了不让他们吃油。妹夫也傻眼了,这都什么年代了,年轻人怎么会这样小气不让人吃油呢?唉,这一切都是小翠自己的心眼太多了啊!
有句老话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小翠的妹妹小芳,那是比姐姐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一个女人。说起她的故事,能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其实光听她和别人的对话,你只能猜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小芳,你今天穿这件衣服不太好看呀,这件衣服不能穿了!”
“哼!他爸说过我穿衣服不称,我一辈子都不会买衣服了!”
她平时过于不讲究穿着,被有些多管闲事的人笑话了。于是那次,她和老公吵了两句,她埋怨老公不给她打扮,老公的意思是说,农村人穿的太花了不相称,因为要下地干话的。她就借老公的这句话,说给别人听,好给自己的懒惰不修边幅找个理由,推掉一切责任,怪到别人身上。
“哎呀,你儿子媳妇那么有钱,你怎么穿得这么破呀?”
“人家谁管咱呢?”
这又是村里的好事人挑逗她的话,但她却听信小人的话,信以为真,她不怪自己过于不讲究,不修边幅,却把一切都怪到别人身上。儿媳给她买了好多的衣服:裤头、袜子、外衣等等,都买了好多,但她就是懒,不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