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妹高中毕业后,是于汉正帮助找了同学帮忙安排在了市活塞厂。她只要下班,就过来给于汉正帮忙,接送孩子、做饭、给大姐喂饭,从来没有叫苦叫累、心烦抱怨。但是几个月后,三妹认识了一个对象,再过来的次数就不多了,后来结了婚一周都来不了一趟了。不过每次来都会带很多东西,吃的、用的都有。
四妹是父母指定的养老闺女,多年前就和同村电工的儿子订了婚,并且早于三妹结了婚。离市里八九十公里,家里还有孩子,经常过来伺候大姐不太现实,但是四妹每月都会来市里看一次,住一晚上,算是多少替于汉正分担一些辛苦。
五妹是最小的妹妹,罗晓梅得病的时候,五妹还在上初中。从大姐得了病,五妹的每个假期都是在大姐家过的。五妹在家最小,几乎所有的家务都不会做,因为那么多姐姐,也用不着她做家务,但是自从大姐得了病,五妹就像变了一个人,只要来到大姐家,每天都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还要看着小外甥,最后还要挤出时间刻苦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罗晓梅也对这个最小的妹妹格外疼爱和珍惜,五妹考上大学那年,她破例向于汉正提了个要求:给五妹买部手机吧,现在的孩子们都有手机了。
于汉正也很喜欢这个小妹妹,没有迟疑,当天下午就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回来。五妹自然是开心得不得了。大学开学之后,她几乎每天都要给姐夫打个电话,问问大姐的情况、外甥的学习,还特别嘱咐姐夫一定要注意身体。放了寒暑假,先回家看父母,然后依然是住在大姐家里。
罗晓梅的五个妹妹当中,只有五妹罗晓兰和她长得连相,而且说话的声调和神态更像,几乎就是恋爱时期的罗晓梅。于汉正疼爱这个小妹妹,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家里的最小,更是因为五妹的善良和勤奋——每次五妹看到于汉正加班很晚回来,还要坚持给大姐做按摩、擦洗中药,她都会感动的偷偷地流眼泪。
五妹大学毕业的时候,于汉正被提拔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工作忙了很多,那些推脱不掉的应酬更是就比以前多了几倍。多亏五妹在家备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让于汉正能够安心工作。
十月市里的公务员招考,五妹笔试过了关,但面试被刷下来了。但年底的研究生考试发挥超长,以优异成绩被中国工商大学录取。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于汉正专门做了一桌子菜来为五妹庆祝,躺在床上的罗晓梅看着老公和五妹推杯换盏,心里由衷的高兴。但在五妹的心里,多了一份离别的惆怅。临开学的时候,于汉正专门领着五妹到商场买了几套新衣服,安排车把五妹送到北京,并一再嘱咐五妹:一定好好学习,不要担心家里,毕业之后如有机会,最好留在北京,毕竟那里是首都,发展的机会多。
照理说,于汉正副总经理的收入,家里雇个保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于汉正认为,保姆和家人不一样,在一块生活,需要适应彼此的性格脾气,大家才会和睦、舒心。但是这种适应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不能适应,相互之间没有理解和默契,就会委屈了生病的老婆。所以他宁愿辞掉所有的应酬,按时回家亲自伺候罗晓梅。
身在北京五妹依旧经常给于汉正发送微信信息,既有问候、也有学习交流。但是于汉正从来没有向五妹说起自己的辛苦劳累,始终劝导五妹,好好学习,提升自己,争取在更高层去发展自己。有时候,也让于汉正拿着手机,和大姐视频一下。
孩子高考那年,五妹研究生毕业了,她没有选择在北京择业,而是把简历投给了市里的两家银行,并且有一家很快回复:请尽快到单位面试,如果面试合格,即日即可入职。
五妹很高兴,但是于汉正很不理解。
晚饭忙完一切之后,五妹对大姐说:“姐,我想陪大姐夫出去散散步,您看行吗?”
罗晓梅闪着亮晶晶的眼睛点点头说:“行啊,去吧。”
于汉正并没有散步的习惯,五妹提出了要求,只好应允,也顺便和五妹谈谈她未来的打算,自己老婆的病,不能再把五妹拖累了。
因为家里的事多,两个人出门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来到附近公园的时候,里面散步纳凉的已经没有几个人。
刚走进公园的人行步道,五妹突然双手搂住了于汉正的胳膊,说:“姐夫,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回来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