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王福儿子王有财摸出门,借着自家灯火溜进王智家的后院,听到王智妻子在厨房洗碗,便踮到后窗,果然,王智儿子王书明正挑灯夜读,影子投在窗户上。他轻轻敲了敲窗。
王书明停了一下,掀开窗,王有财嬉笑道:“兄弟,借哥点钱,有没有,多少都行,我要干一件大事!”
王书明呆了半饷,说:“我没有钱,快下雨了,你准备干什么?”顿时后悔问他一句是多嘴。
“哎呀,别装了,事办成了,少不了你的!比你整天读这破书强多了!能有多大出息!哎,你倒是借我点啊。”
“我真没钱,要下雨了,你赶快回家吧,那么晚了,你家人会着急的。”
“回个屁家,等发财老子就去城里住,省的一天到晚受那两个老东西的气。哎,你爹把钱收哪了你肯定清楚,快去弄点来,快啊,别被你娘发现了。”
“我……不知道,下雨了,你快回去吧,我还得看书……”
“跟你爹一样呆!木头脑袋,越读越傻。”王有才咬牙切齿的走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气。王书明如释重负。
王智在考虑避雨还是继续砍柴。正当此时,一位模糊的身影向他走来,近看,一位老人,鹤发白须,精神抖擞,风仙道骨,不慌不忙,没看到下雨似的。奇怪,老人身上竟然也没湿。
王智忙让出一处空地,对老人说:“老先生,何故夜雨行山,您一个人不好走,来避避雨吧。”说完上前搀扶他到树下。又问:“您家住哪里,我砍了十几年的柴,对这山挺熟,看您眼生,是住在山那边吧?”
老人笑着说:“老夫确是住在山里,看你倒面熟。今日溜达的晚,巧逢山雨,就此地歇脚。”
王智想,老先生些许有些糊涂了,看谁都眼熟。雨大了,枝叶不是密不透风,雨滴漏了下来。王智解开遮雨的蓑衣,披在他身上,说:“我的家就在山脚下,赶上几天的雨,又恰巧没柴火,这不,来弄筐柴回去,也没赶得上,才半筐就雨就下了,估计今夜是停不了了。哎,您若是路远,不妨去我家歇歇,等雨小了,我带你走。不过家穷,儿子在念书,没什么好招待的,您别嫌弃就行了。”
“呵呵呵,用不着,我家说到就到。只不过现在有些肚饿,不知可有充饥之物?”
“有有有”王智忙说,但又犹豫了一下,道:“不怕老先生笑话,只有一带老婆蒸的野菜饼,若吃不惯,可以去我家……”
“好好,野菜饼好,我吃惯了大肉,早就馋野菜饼啦!拿来瞧瞧!”老头很高兴,竟然从口袋里掏出一瓶酒,两个杯子,说:“老夫也是有备而来,坐坐!”说完在草地上摆上杯子,倒满酒,抓起饼就大口嚼着。
王智有些惊讶,呆立半饷,见老人坐着,连忙也坐下,和老人一起吃饼。老人说,很长时间没人说话,正巧今夜碰上你了,那就该痛快的喝酒谈天。王智琢磨,这老头很富有,还清闲,身体硬朗,怕是哪个退居山林的大官?慈眉善目,肯定是个清官。回去要跟儿子说一说。
之后,雨一直不停。王智与老人言谈甚欢,酒也出奇的香醇,定是上等的老酒,王智欢喜,有好酒不说,只是自己乃一介农民,也能和这位学识丰厚的大官谈得来。只是聊到老人家室,他便笑着含糊其辞。王智也不多过问。
酒酣,消愁,忘了砍柴。王智醉醺醺的,被老头笑了。后来,迷迷糊糊中,王智梦见儿子高中状元,红光满面的对他说:“爹,咱们再也不用砍柴了,灯也是用不完的,想点就点,以后吃香喝辣的。”他拍了一下儿子脑袋,训到:“怎么,当官就不会过了?”老婆嗔怪道:“咱儿子都是状元了,你怎么还拍他呢,让人看了不笑话吗。”他骄傲的挺起胸脯:“咋地,他是状元了,我还是他爸呢!”又腼腆笑道:“对对,儿子读书比我多,懂得多,我也得向他学习,不训了不训了。”
王智笑醒了,周围除了雨声,没听见其他声音。他看看天,已经有些蒙蒙亮了。蓑衣盖在他身上,老头不知所踪。
他定了定神,暗叫不好,老婆肯定等的担心,柴才砍一半,雨这下把树枝淋透了。他拍着脑袋站起来,懊悔道:“喝酒误事,喝酒误事啊!”都是自己贪酒而至。他向周围喊:“老先生!老先生!”没有回答。看来他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