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香没有跟儿子提过钱的事,所以增柏告诉二舅,根据预算,他妈的钱根本不够。在二舅的要求下,增柏把家里的卡号发给了对方。她先筹建窑的资金。她把过年各级领导看望的慰问金、产业补助金和手里的现金加起来,还有两千元的缺口。正在着急发愁时,增柏告诉她,二舅发来短信:请注意查收卡上的五千元。槐香又激动又愧疚。丈夫看病,二哥给了一万,还叮咛不让还。现在又给这么多,以后有钱必须还上。她把砖窑建在自家院旁的场边,不但运坩土方便,出砖也顺当,还可以省去占地费。说干就干,正月十五一过,她就请温支书帮忙联系大工,她和儿子当小工,小付说:怎么能拉下我。
她建窑的事,在村子里迅速传开。有人讲:正月不动土,再急也要把年过完。她让增柏和小付计算了全年建窑、烧窑所占用的时间。如果从正月开始建窑,到天热的时候开始烧窑,在霜冻前就可以多烧几窑砖。那样,还债的时间也可以提前。她把砖窑建成时,刚好到了清明前一天。清明一早,她领着增柏和增雅给侯民龙上坟。她没有哭出声,只默默流泪。她让增柏把香点燃,把祭品等集中摆放,然后点烧冥币和烧纸。山风忽大忽小,吹得燃烧着冥币和烧纸的火焰向四处飘窜。槐香往火堆里添着烧纸,心里默念着:民龙,你要保佑全家老小平平安安,保佑砖窑顺利出砖,保佑炕砖能卖出好价钱。她开始托砖坯了。原料坩土和末子煤,还有粉碎机都是经温支书和小付协调赊账后拉回的。她在师傅的指点下,先把坩土、末子煤用粉碎机粉碎,然后搅在一起用水浸泡。最后用模子托成砖坯、凉干、装窑。听着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都不简单。槐香和增柏提前把场收拾平整,铲除杂物和小草,腾出一块地方侵泡原料。再把托出来的砖坯一块一行地摆放整齐。炕砖有大有小,用模子倒砖坯,就是体力活,也是最累人的过程。她学着托砖坯,几块托成,已经是腰酸背痛。多亏小付和增柏年轻力强,才加快了速度。等托完大小六百块炕砖坯,已经过去了十天。再等砖坯晾干后装完窑,半个月没有了。时间就是金钱,她以前对此理解很肤浅,眼前情景,真的很实际。五一劳动节前,第一窑砖点火了。婆婆在增雅的搀扶下,专门围观。窑火三天三夜不能停,她与小付、增柏,轮换看窑。看着小付晒黑的脸庞,非常愧疚。五一劳动节小付没有休假,和槐香、增柏一块,做好迎接第一批炕砖出窑的准备工作。终于要有结果了,她心里又高兴又紧张。
出窑那天,在家的村干部都来帮忙了。温支书叮咛着注意安全,就把大家排成长队,拉开距离。采取传递的办法,把炕砖从窑里往外传。她搬着微微发热的炕砖,一阵阵激动。她和小付最后完成把砖往一块堆放的程序。她发现有不少的砖有裂缝,心情沉重起来。但还是按照完整和有裂缝的分开堆放。最后清点,竟有四分之一是次品。她心里有些疑惑,把本来充满希望的笑容收起来了。温支书安慰道:第一次干这种活,已经很不错了。不用急,我再找一个师傅过来仔细指导。
六月,艳阳照耀。
槐香在新师傅的指导下,把粉碎后的坩土、末子煤按份量、安装窑层次,分成三堆侵泡。一堆是放一层的,坩土里参入八铁锨末子煤。一堆是放二层的,坩土中加入十铁锨末子煤。一堆是放三层的,坩土里放入十二铁锨末子煤。侵泡透彻后,再把同层的砖坯放到一起,晾干装窑。托砖坯既是最累人的活,也受天气的影响。槐香和增柏趁着天晴无雨,抓紧时间不停地干。砖坯一块又一块,一行又一行,摆放的整整齐齐。两个人连续倒,最快也需要八到十天。遇到阴雨天,就要等半个月。晾砖坯,在夏天是最快的,但人更受罪。春秋两季可有四个月用,因为初春和秋末都不适宜烧砖。山区温差影响砖的质量,所以一年烧窑最佳时间是七个月。装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总结第一窑的教训,一再提醒儿子,装窑后,砖与砖之间不能留缝隙,保证砖不被烧裂缝。点火之后,窑火三天三夜是不能灭的。她白天看窑火,儿子晚上守着窑火。小付和增柏一起,不知熬了多少眼。多少次,母子俩遇到镇村干部到砖窑前察看、问候。尤其是温支书,很快把他们第一窑的产品联系卖了出去。她想都不敢想,第一窑炕砖竟有了收入,她先付了一部分原料款,为的是讲信誉,守信用,把小作坊更好地做下去。到后半年,气温下降到零下的时候,她已经烧出了四窑炕砖,还了一万多的账。深秋的阳光,人们格外喜欢。秋阳里,她瘦了、黑了,腰弯了,脸上有褶子了,手上的茧子更厚了。虽然体重减轻二十多斤,可身子骨变得更硬朗。她给婆婆梳头的时候,老人说:我娃受恓惶咧。增柏的个子又长高了几公分,变得更壮实了。黝黑的皮肤,看上去瓷实成熟,又是一个活脱脱的侯民龙再世。尤其是受小付的影响,坚持看书、听新闻,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和集体的事情。还跟着小付到镇上、区上办事,温支书也多少给安排一些村上的工作,一下变得老练多了。她为儿子的阳光善良与成熟稳重感到放心和高兴,搁在心里的那种亏欠逐渐变淡。农村真是广阔天地,儿子一定会有所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