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杨氏的尸体是送到警局后方聿怀才见到的,所以案发现场的情形都是方聿怀通过当时的卷宗了解到的。那上面写的朱杨氏当时仰躺在床上,周围没有任何打斗过的痕迹。方聿怀决定从尸体的发现地——床,着手查看。
已经过去几天,床上还是保持着警方发现时的样子。被子被掀开在里侧,除了有洗过被子的皂角味,还残留着一股若有似无的尸臭味。枕边有淡淡的已经干涸的血渍,这也是令方聿怀最为不解的疑点,朱杨氏的死亡特征种种都表明,她是溺水而亡。可是她明明是待在房间里面,并不存在着溺亡的条件,而且全身上下除了领口有轻微湿润,其他地方都是干燥的。哪里来的足够一个成年人溺亡的水呢?
方聿怀暂且压下心中的疑虑,放大镜继续对着血渍旁细细搜索,却在枕边发现了一粒虱子大小的白色纸屑。捏起那一点极容易被人忽略掉的小东西,方聿怀环顾四周,终于找到了书案上面整齐摆放的一叠宣纸。抽出其中一张,和那纸屑一起,放在密封待里,转身而去。
王小临这几日很苦恼。
那朱杨氏的家人已经上警局来领过好几次尸体了,可聿怀就是拦着不让他们领回去,对此贾队长发了好大的火。聿怀这几天也是,前几天一回来就钻进了停尸房,出来了之后就一直看着张空白的纸愣神。他偷偷拿来看过,上面干干净净的,啥也没有。
最让他不解的还是方聿怀莫名其妙问他的一句话,什么:女人不可以追求自己的爱情吗?搞得王小临还以为这楞头法医感情上遭受了什么挫折。
“聿怀,你是不是查到什么证据了?”方聿怀闻言摇了摇头。
“依我看,这案子你还是别查了,就让它这样吧,查了也没什么用。朱杨氏的家人还等着把她领回去了立牌坊呢。还真是有意思,这朱杨氏跟她老娘可是要给他们杨氏宗族挣两座牌坊了呢,现在城里边儿哪家娶亲可是首选他们杨氏的姑娘呢。”
方聿怀默默的听着,脑海里边一直充斥着牌坊二字。呵!罢了罢了,由他们去吧。
一座精工巧琢的徽式牌楼在严州城的大街建成,杨氏宗族一门二节妇的美名也流传开来。
至于之前那关于死去的朱杨氏不好的言论,在去作法的大师“泄露”她被冤枉,胸中义愤难平之后,再无人敢提起。
方聿怀此时正对着手上的档案袋写下最后两个字:自杀。便将档案袋没入了那一排排尘封的卷宗之中。
传说古代有种刑法,就是用纸一张张地往人脸上贴,边贴边用水将纸打湿,活活把人憋死。它的本名称“贴加官”,属于民间的私刑,和侵猪笼的级别是一样的。贴加官能让人活生生地窒息而亡,却杀人不留痕迹…
篇二:刘婶动情春乱荒野 第七十四章刘婶的丰软 农村刘婶香艳小说
我,80后,出生于广东梅州,现移居澳大利亚悉尼,客家人。梅州是离广东一线城市广州深圳距离6小时车程的地方,小时候高速公路还没有开通的情况下,去一趟广州需要10小时甚至更久。是个距离大城市很远很远的小乡镇。
但我的家乡却是个文化之乡。梅州的客家先民,从中原“衣冠南迁”,大都出身于“书香门第”,读书为上品的思想较为强烈,一向崇文重教,读书风气极盛。所以我父亲也在我还小的时候就给我灌输了”读书为上品“的思想。读书是唯一走出去的方式。
我是家族里唯一一个大学生,但是当时我却差点连大学都读不了。
我母亲在我读高二下半年的时候因癌症去世了。当时对我来讲可谓是致命的打击,而我年迈的父亲也因为老来痛失伴侣,一度精神受到打击,整个人都痴呆好长一段时间,他每天以泪洗脸,写诗悼念我母亲,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我来处理。我每天早上5点就要起床坐在炉火边一边熬粥一边背书。煮好饭菜之后再骑自行车去上学,回家再做家务照顾老父。
记得我妈妈去世后紧接着的那个春节,乡下人迷信,家有白事不能登门拜访别人家。更别说是在新年这些好日子,怕带晦气给别人。在乡下人都避之不及的时候,我的亲姑姑则完全不介意,还提议父亲带着我去她家过新年,实则是想通过新年给红包的方式来救济因长期花钱帮我妈住院看病而已经贫困潦倒的我们,顺便换换心情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