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二的下半年,很大的一部分精力用在看书上,我已经开始了适应了这读研的模式,实验做事也没了当初的激情,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就好,加上有些烦躁,所以希望通过看些小说平复心情。开始买纸质书,这里要感谢徐冲大佬的购书经费,后来觉得纸质书不方便携带,特别想到毕业的时候,我买的书要处理掉,真的舍不得(毕业时给师弟了,4本换了他一本),后来一直都看电子书,偶尔也会从图书馆借一些。因此接触了好多写的不错的书,看书中人物悲欢离合,越发能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等到研三,来了两个师弟,体力活终于有人干了,老师也搬到自己的办公室去了,我开始了正式的养老生活。时间多了起来,总是带着师弟师妹爬爬山,看看猴。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他们带着我玩,带着我玩综艺里的游戏,带着我玩狼人杀,真的很开心。即使这样,我却仍有一种想快点毕业的感觉,大概是对当前的生活状态厌倦了。可真的到了离开的那一天又有些舍不得,我在这个地方呆了三年,有点舍不得他们。
刚来的时候,梅梅师兄对我说来以后的日子回很苦,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不以为然,等到真正尝到的时候,才加深了我对这个字的理解,但也只能哑口无言。
旅游
看路边的美景,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我大概会觉得:嗯,好看,然后走了我对静止的美没有太多的感想,看到花很好看大概就满足了。对我来说重要的还是一起旅游的人吧。
刚来福建的时候,听到的最多的旅游的地方就是三坊七巷,去过好几次也没有玩出个所以然,反而随着次数的增多,觉得审美疲劳了,有一种武汉户部巷的味道。可能真的像侯老师说的那样,只有老福州人才能感受得到那种韵味。
家教完后半天一般我会直接回学校,偶尔也会去找一下浪哥,因为路过。后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利用这半天去散散心,有去爬了一个不知名的山,山上有个不知名的塔。站在台上感受这个世界真的很静谧,有一种山中无岁月的感觉,也可能只是真的人比较少而已,散心的话我喜欢随心所欲地走,反正也不会迷路。遇到十字路口,很快就能决定的方向,向左或者是向右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相反的前面有什么都是惊喜。有次下雨天,我顺着西湖公园(福建的)的湖畔走,雨天的湖畔显出一种朦胧美,加上人工修剪出来的榕树根须整整齐齐的,又有种错落有致的感觉。然后偶遇了福建省博物馆,进去躲了一会雨,顺便逛了一下博物馆。印象最深刻的是福建省的船只的发展史,这是我在其他博物馆里没有看到的。再往前走就到了左海公园,在里面遇到了一群白鸽,唧唧咕咕的有点像是在讨食,可惜它们看不上我丢给它们的方便面。那群白鸽真的是不怎么怕人,我觉得我可以抓到好几支。
有次浪哥听说我去于山风景区散心,他知道我心情不太好,特地过来陪我,感谢感谢。风景区的山上居然有间寺庙,在福建闲逛了好几次,感觉逢山便有庙,入庙便看见一个人在那虔诚地拜佛,恭敬地说了好多话,我也没听清。逛了一会,入后院又看到让人在那求签,浪哥问我求不求,我说不,我虽然敬佛却没有求佛的习惯。后来,来了一对父子问我们求签应该怎么求,我示范性的从中拿出一签说去自助解签就好了,竹签抽到一半我就后悔了,因为说好不抽签的,结果还真是抽了一支。
偶尔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时候,比如舍友的朋友过来,也会带着我四处逛逛。雪松的朋友过来,带着我和候彭去看海。我没有太多的感想,跟着他们走就好了,风景也一般般,他们在海上拾贝壳,我躺在岸边吹海风,来去路上一直在聊天,使得气氛很活跃。候彭表弟来的时候带我去平潭自驾游,没有做攻略,风景还不错。站在海边,感觉可以被世界遗忘,慢慢的脚下的沙子就会变少,我开始慢慢的下陷,我要是在这站一整天,会不会被沙子埋住,我可不想去验证。晚上看了一些零星的蓝眼泪,跳起来的时候,你盯着脚下看,落地的时候脚下会有一阵蓝色的光。
一个人的旅行也不错,小伟和我商量去旅游的事,只是时间总是凑不到一块,我交完论文我和浪哥回武汉了,一来看看工作的事(我和浪哥都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二来看看小伟最近在忙什么,后来他又去重庆玩了。没办法,没办法,一个人我也不知到去哪玩,想着回学校时要经过南昌,不如去逛逛,权当是散散心。当时真的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不觉当时状态有多差,也相信生活的美好,只是真的懒,精神上的那种慵懒,实在是有点难以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