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怕二老闷得慌,散落各地打拼的儿子,总会招呼他们过来城里生活。只是每每住个把礼拜后,就嚷嚷着要回老家。年纪越大之后,腿脚也不利索了,就干脆拒绝了,甭管你怎么软磨硬泡。
他们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狗窝。
想着想着,晓晓就进入睡梦中,醒来已经是七点了。抬头望望前方,畅通无阻,货车正全速向前开,两旁的树木也模糊得失去了形状。车窗早已被摇下来,大风一阵阵地往车内灌,头发被吹得漫天飞舞。
老司机的酣睡声从后背传来,驾驶员早换成了小司机。见晓晓醒来,小司机就笑着说:“姑娘,醒啦?还得一会才到你家呢?”
“还要多久啊?”
“三个小时吧,估计到你家10点。”
夜晚9:50,到达村口。村里路窄,货车开不进去,晓晓就在村口跟两位司机挥手道别。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迎着村里微弱的路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蝉鸣不断,时不时还掺杂几声蛙叫,汇成一曲和谐美妙的乡村合唱。
不同于春节大家伙聚拢到一起庆祝团圆的热闹氛围,夏天的乡下,除了大自然的奏乐,一片寂静。留下镇守的老人,早早就关灯休息了。偶尔有几间屋子灯火通明,可大门还是紧闭着。
晓晓回家需路过爷爷奶奶家,大概还有十米的样子,就看见爷爷打着手电筒迎面走过来,喊着:“晓晓,是你吗?”
“诶,爷爷,是我。”说话间,晓晓便一眼瞥见了爷爷身后敞开的大门,门口的大灯也罕见地亮着。
爷爷一路小跑过来,夺过晓晓的行李箱,走在最前方。
一进门,奶奶就说:“到啦到啦,坐了这么久,累了吧。奶奶给你煮了咸粥,趁热喝一碗,暖暖胃。”
“爷爷,奶奶,你们怎么知道我到了?还提前跑出来了?”
“你不知道呐,你爷爷九点就搬着竹椅,带上蒲扇,泡壶茶,在门口守着了。”
“哎呀,不是让你们别等我吗?多累啊!”
“你这孩子,你家一年都没人住,肯定脏。你还准备打扫一遍再睡觉啊。这两天,就住奶奶家好了。”
“我不是怕影响你们睡觉吗?”
“我们年纪大,睡不了多少觉。”奶奶边跟晓晓闲聊着,边喊着爷爷:“老头,把东西搬进来,大门也关了。”
晓晓假装无意地问:“奶奶,平常怎么都那么早关门,怕进贼啊!”
“这孩子说什么傻话。村里走的走,平常静的很,就早早关门休息了。”
“那过年,不也这样?”
“习惯了,两个糟老人,不会有人来看的。”奶奶看破红尘似的淡然地说着。
听到这番话,晓晓莫名觉得心酸,也就不敢追问下去了。
洗漱完出来,一股冷气扑面而来,而爷爷奶奶的里屋早已铺好了一张床,支上蚊帐。奶奶拉着她进屋:“奶奶家小,你这两天就跟我们一起睡,铺了两层被子,很舒服的。”
“那空调是怎么回事?之前还没有的。”
“上个礼拜,你爷爷特意去买了,想着你来可以睡得舒服点。这几天也在开,还别说,这东西真凉快。”
晓晓瞬间红了脸,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爷爷奶奶,竟然为了自己这短暂的两个夜晚,做出如此重大的举措。想到平时对他们俩的关心少之又少,就羞愧难当。
那天夜里,在一片寂静与阴凉中,晓晓趴着身子,透过里屋望着外屋的大门,久久地陷入了沉思:或许门里就是城内,困住了二老。
第二天早上十点晓晓才起床,这要是换做平常,爷爷六点钟就来敲锣打鼓了。幸好,这一天的爷爷很仁慈。一整天就坐在家里陪爷爷奶奶做手工,这些东西必须在傍晚之前做好,交给小作坊,因为隔天早晨他们就要跟晓晓坐车去她城里的家暂住一个暑假了。晓晓暗自吐槽着:“明天都要走了,还拿这么多手工品,一个也就赚一分钱,亏不亏,累不累啊!”但也不敢懈怠,一个接一个地帮忙清除存货。就这样,忙到下午5点,终于完事了。
吃完晚饭,也就6点,奶奶就开始催促晓晓去洗澡,因为她要赶在天黑之前把衣服拿到河边去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