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二叫胜,今年四十一岁,也有一个儿子叫鹏鹏,十四岁,上初中。胜从小就喜欢上父亲磨豆腐的手艺,结婚之后就单起炉灶,干起了磨豆腐的行当。他和父亲约定,为了不至于父子两抢生意,父亲串乡卖豆腐出村往西走,胜就出村往东走。由于胜嘴甜,说话客气,过称足斤足两,往往是早晨带出三四个豆腐,串一两个村就买完了。为了增加点收入,胜还联系了几个小单位的伙房,每天都能要上五六个,尽管便宜点,但是不用周折,送下就走,周一结账,从不赊欠。这样一年下来,也能挣上十几万二十来万。看见哥哥盖了新房子,去年,他也按照哥哥的标准盖了五间,但是家居明显高档很多。
两个孙子是老毛的左右眼睛、掌上明珠,他们的花销从来不用两个儿子掏,上学交学费、学校伙食费、买衣服、买零食甚至打针吃药都是老毛花钱。若是那个儿媳妇给孩子买了零食或者衣服,他也要把花的钱给儿媳妇送去,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
老毛活到了坎上,想到分家也很正常,万一哪天自己不行了,有多少家当还没说清楚,会给孩子们造成嫌隙。其实,也没啥分的,儿子们的房子都是自己盖的,不用分。自己住的老房子也值不了几个钱,关键是自己这么多年的那点积蓄,想自己留一点,其余的给孩子们分下去。
老毛是全村出了名的小财主,公认的有钱人,他的积蓄,村里猜多少的都有,尤其是对于两个儿子,爹的存款是个谜。
正月初八是老毛的生日。全家一个人也不少,吃完生日饭,老毛显得很开心,还带着一点酒意,慢条斯理的说:“趁着今天人全乎,我们开个家庭会议。”
大家也很开心,异口同声的说:“开吧,啥主题啊?”
老毛慢条斯理的接着说:“大家别急,听我说。今天召集大家开会,主要是一个事,就是分家。这么多年,我们全家在一起搭伙着过,两个媳妇都挺懂事,平时过日子你谦我让,让一大家子和和睦睦,邻舍百家的都感到很羡慕,我心里高兴啊。但是我和你们娘年龄越来越大,早晚都有干不动的一天,不如趁早把事理清楚,让大家伙的日子过的明明白白。”
强说:“爹,我们家有啥分的,这样不是挺好吗。”
老毛说:“挺好不假,但是亲兄弟明算账。当年你爷爷给我们分家的时候,你三叔因为少了一把扫帚,弄得家三个月没分成,后来我把咱家分的铁锨给了他,才算分开,就这样你三婶子还因为你爷爷分配不公,三年都没有理你爷爷。俗话说好男儿不指祖业田,分家最能看出一个家庭的家风。本来我是想吃饭以前开这个家庭会,但是我又担心,万一分不好,饭也吃不成了,但是现在我觉得,冲你们俩的态度,也出不了啥问题,这我就放心了。”
胜的媳妇说:“爹,看您说的,我进咱们毛家的门这么多年了,没让您和娘生过气我不敢说,但是和一家人从来没有红过脸这是真的吧。这个家怎么分,您老心里一定有数了,您就直接把您的想法说出来,按您说的办。”
强的媳妇也抢着说:“是啊爹,这么多年你和娘省吃俭用,不断贴补我们俩,我们都记在心里,如果分家这点小事再让您操心,那我们也太不让您省心了。您就说怎么分吧。”
听了两个儿媳妇的表态,老毛心里很是受用。俗话说,儿多爹难当。村里多少家庭为了分家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不念亲情、反目成仇的啊。老人一辈子,全部的心血都花在孩子们身上,说媳妇、盖房子,都是当老人的一道坎,咱就是普通的农民,办点大事就得拉饥荒,到头来,分家的时候孩子们不愿接饥荒、只想分家产的比比皆是。还好自己这么多年省吃俭用,有了点积蓄,孩子们认过,没有被别人拉下。想到这里,老毛还是笑呵呵的说:“那我就说了,昨天我和你们娘合计了一晚上,把所有的存着都拢了一下,一共三十万多一点,我的想法是三门爷仨三一三十一的分开。”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两个儿子、儿媳妇都吃了一惊。他们都有数,老毛的主顾多、买买好,胜才干了这么两年三四十万的大瓦房都盖起来了,老爹怎么只有这么多?
胜似乎带着害羞的说:“爹,看你平时的买卖这么好,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