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桃贩子了,我和母亲只好等罐头厂收了
。罐头厂收桃比桃贩子便宜更多,他们只给两毛
。我们一点一点地挪着车,等到我们了,罐头厂收桃的人大声喊,“今天收够了,明天再来吧,乡亲们!”母亲上前和他说好话,“我们这库房就这么大,大嫂,我们真的放不下了,明天你早点来,我们肯定收你的,好不好?”母亲只好无奈的点点头。
晒了一天,一颗桃也没卖出去。“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我收拾好毛巾、水壶、饭盒,催促着。母亲迟疑着,终于起了身。“妈,我来拉这车多的。”“你还小,身体嫩……”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车重的拉了起来。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拉起那车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那车桃真的好沉,我只觉得拉的肩膀疼。突然脚下一滑,我摔倒了。前面两筐桃倒在地上了,滚的到处都是。“啊,怎么搞的?”母亲放下车子走过来,嘴里说,“叫你不要拉重的,你偏不听
,这下都把桃摔坏了。多可惜!你真是败家子”,败家子是母亲的口头禅,我和哥哥干了什么坏事她总是这么数落我们。但今天我觉得格外委屈,也不知道为什么。“还不快都捡回来!桃子摔了就不好卖了”母亲也不问我摔伤没有,只顾心疼掉了的桃。
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她向来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也心疼我,嘴里却非要骂我几句。想到这些,我也不委屈了。“妈,你回去爷爷会不会怪你摘得多了”,我说。“没事,妈不怕”。捡完桃母亲把我的裤腿撩起来,“都破了,流这么多血,你不疼呀?”母亲把她的手绢给我包扎好说,“回家了去卫生所上点药”。“嗯,我知道。”我就一瘸一拐地拉着那车轻点的桃跟着母亲往家赶。回家之前我们顺道上了趟卫生所,回来后母亲便忙着做晚饭,我跟爷爷报告卖桃的经过。爷爷听了,也没抱怨母亲,只说:“那些桃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卖六毛呢,把价压这么低!这么挣庄稼人的血汗钱,太没良心了!”我说:“爷,也没给你买药,怎么办?”爷爷说:“我本来就说不必买药的嘛,过两天就好了,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晚上,爷爷咳嗽得更厉害了。
晚上母亲对我说:“贵四,明天你再跟妈去一趟,咱们辛苦一点,把桃拉到于庄那边那个大罐头厂去卖了,好给你爷买药”。“于庄?那么远,多走好几里路呢!”我想到那漫长的路,不由有些发怵。“明天咱们早点去。不行还能卖给罐头厂”,母亲说。“那明天可不要再卖不掉拉回来了!”我说,
“十几里路走个来回,还拉着一车桃,可不是闹着玩的!”,“不会了不会了。”母亲说,“明天三毛也好,两毛也好,总之都卖了!”母亲的话显着许多辛酸和无奈,我听得出来。但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我自己心里也很难过,有点想哭。我想,别让母亲看见了,要哭就躲到被子里哭去吧。可我实在太累啦,头刚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
记得第二年,爸爸和我把我们家4亩多的桃树都锯了,家里堆的到处都是桃树枝干。时至今日,我仍然想起我家的桃园,有早熟的五月鲜,有晚熟的雪桃,有毛桃,更多的是大久保。那些枝干,那些桃花,那些熟透的桃子,让我吃了个够。那片曾经的桃园,没有给我家带来多大收益,留给我们的只是回忆,有苦有甜。
取不上媳妇母亲来家里太穷只好取了母亲
后来,曾经的桃园种上了葡萄,那块地归了我二哥,二嫂整天在她的葡萄地忙碌着,剪枝,套袋,打药,施肥。就像当年爷爷和母亲一样,总有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在那片葡萄地里,埋着爷爷和母亲的坟,因为种着葡萄,烧的纸少了,怕火燎了盖葡萄树的尼龙网。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得响着,像是在安抚着那曾经苦命的人。天道厚勤,收获总是会有的,丰收的喜悦会让耕者看到希望,可希望总是和辛劳者开着相同的玩笑。
哥嫂的那几亩葡萄,1块多的价格,亏损是肯定的了,我真不知道怎样安慰他们了。人们在吃着廉价的葡萄时,是否像我一样想到种者的艰辛与付出。那种嚼到嘴里的甜,是像哥嫂那样的人痛到心里的疼。也许你不理解,也许你说他们不该,也许你也无奈。但为什么农民就该活在最底层?为什么受苦受累的总是那些农民工?响应国家号召,发展规模经济发展特色农业,到头来为什么总是一场空?我真心支持哥能挺过去,我真心希望哥能成为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