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宿几乎未眠,设想了千万种的可能和办法。凌晨更是拖着闺蜜聊此前她与我说的合开淘宝店的事。
天一亮就买了新的试笔,真的中了,顿时心乱如麻。我将图片发给他看,别的倒也没再多说一个字。
围绕着要还是不要,我想了一夜。如果他铁了心不要,那我也没有丝毫的办法,如果不要我又怕年纪上去再也要不得了。
这份感情谈得太累了,直到此时想到分手二字,眼泪仍是会不停地往下掉,可我却似乎失去了坚持的理由。
如今这种局面,我不怪谁,也没有资格去责怪。毕竟是自己贪恋生活的舒适悠闲,自欺欺人,才一步一步将自己逼进了死路。
我的爱情终于被耗尽了…
五年的爱恋就这么快要走到了尽头…
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篇二:1女7男现代文 7男1女共处一室 1女多男的女主叫芊芊
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工作在非洲。
如今回想这段经历,怎一平淡了得。
是啊,不够励志、不够精彩、不够浪漫,更不够惊险、不够痛苦、不够悲伤......
总之,或没有故事,或不值一提。
至于我曾经待过的这个国家,细想来倒觉得有些魔幻,于是记录了一些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
我一直没搞清楚自己写的这些算什么文体,姑且算个随笔吧。为了表达效果,部分对话或许稍微夸张,但不影响所反映现象的真实。另外,文中虽不涉及隐私,但人名依然用的化名。
这系列文章全是18年写的,今日想着让大家也看看这个国家是否魔幻,便拿出来稍作修改开个专栏,也算为在这个国家的生活画个句号吧。句号?或许,问号?
“嘿,我要无非周口!”
刚走出面试公司的大门,我激动而慌乱地在手机键盘上打出这句话,眼疾手快地发出去之后才发现自己又“手癌”了。
“能不能说点我能看懂的?"
“我要去非洲了!”
“真去啊?不怕被酋长掳了去?”
“这么多中国人去了都没被掳,我这短胳膊短腿的,很安全,放心吧。”
“什么时候走?”
“不确定,还没办签证呢,估计两三周吧。”
“走之前一起看场演出?”
“哎,去了非洲就不能看演出了......”
......
关掉对话框,打开浏览器,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布基纳法索”。
这个名字,作为一个不合格的文科生好不容易记住。
页面很快跳转,就像我突然鲜活的好奇心,我一条条浏览过去,内心大呼不妙,这是个西非国家啊,还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我想起曾经法语老师跟我们说的:”你们去非洲可以,千万别去西非。”
激动的心情像喷泉突然跌回水中一般,竟然有点惆怅。
高三毕业填志愿本来想填汉语言文学,结果从最开始的对比分数,到排除专业,再到抓阄,最后惶惶然抓了一个“法语”,倍感失望。
但转念一想,好歹法语也有一个“语”字啊,这学法语四舍五入一下也算学文学吧,好歹咱们学位证上印的还是文学呢!
于是便心安理得的选了法语。
我们法语圈有个“怪象”。
上学的时候被法国香水与红酒的味道熏染,在流淌着文化和历史的塞纳河里徜徉,哼轻快而浪漫的法语香颂小调......
经过法国浪漫文化四年的熏陶之后,染上一腔做作的法国文艺情怀,却一个个毅然决然地奔赴传说中贫瘠的非洲......
而我现在也成了怪象的一例,正在奔赴遥远的非洲。
去之前问了先我两个月去的女同事铃子好多问题。
吃穿用度之类的问题也就罢了,譬如”能在外面大摇大摆地走路吗?”“会被热死吗?”“会染上疟疾病死他乡吗?”“死了尸体能遣送回国吗”之类的问题,我都不知当初是如何厚着脸皮问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