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蛋富含胆固醇,营养丰富,是人类常食用的食物之一。但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鸡蛋煮的时间长了,里面的蛋黄就“老了”,口感也就不好了。那么煮鸡蛋煮多久最合适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时间过长。煮鸡蛋要冷水下锅,若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分钟,内部的营养就会流失。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2、时间过短。鸡蛋在形成过程中可能有细菌,未熟的鸡蛋由于没有杀死细菌,吃了很容易引起腹泻。一般建议在水沸起后再煮3分钟
最后提醒:煮鸡蛋最好是凉水下锅,水开后再煮3分钟即可,这时鸡蛋呈半凝固半流动状态,营养成分最利于人体吸收。切记:煮鸡蛋不要超过15分钟,这样既能保证消化吸收率,又可避免营养素的流失。
不同煮沸时间的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是有差异的。鸡蛋煮到9分钟、11分钟时是最健康的状态,口感香气都是最好的。
那如何判断鸡蛋熟没熟呢?一般来说是把水煮沸之后放入鸡蛋,再煮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鸡蛋大的话可以适当延长1-2分钟。但很多人觉得时间够了还是怕不熟,那今天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用漏勺或者筷子把鸡蛋捞出来一下,如果鸡蛋上的水迅速干掉,代表鸡蛋已经熟了,如果一直不能干,则需要继续煮。简单吧?这个还是上次回家跟一个亲戚学的,现在每次煮鸡蛋都用这招判断,百试百灵!
煮熟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