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儿是这天下最美的所在,无从想象,如果世间景色没了花儿点缀,将是怎么一番苍凉。
传说中,每一朵花儿里面,都有个美丽的花精,她们化身成美丽的女子,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生活,有缘遇到自己合心意的,不管是人还是妖,哪怕是鬼狐,花精也愿意与他轰轰烈烈地爱一回。
不负青春韶华,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不过结果如何,就不一定了,只有一点,花精的情分,你辜负不起。
陶渊明有一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点与世无争的意境,于是,菊花也成了一种人格高贵的象征。
其实啊,谁也不知道,陶渊明这几首诗背后的真实生活是什么。
就如同马子才,他是个菊痴,家里养着个大菊园,汇聚了天下名种,爱护如同心肝,如果知道哪里有名种,不管多远,不管耗费多少银钱,也要搬两株种到自己的园子里。
若他是个富家公子哥儿也就罢了,偏偏只是个穷文人,功名也没有,只能以抄抄写写的营生讨生活,妻子吕氏每日里纺纱织布。
虽是贫贱夫妻,但是马家夫妻倒很是恩爱,少有龃龉。
人无癖不可交,这马子才既然是个菊痴,自然便以菊自比,很是清高,不肯做下贱龌龊的事儿,又耿直得可爱,吕氏也是因着这个,才甘心与他守着过穷日子吧。
前阵子,马子才去了金陵,不但带回来两株名种——愿意千里去寻花的,恐怕除了他不会有别人了——还带回来姐弟二人,姐姐叫黄英,二十岁上下,弟弟叫陶儿,十六七岁的模样,是从金陵回来的路上恰好遇到同路人,便结伴同行。
这姐弟二人容貌都十分出色,加上谈吐不凡,文采风流,完美得简直不像是世间人。
说来也是有意思,这姐弟二人,说是住腻了温暖的金陵,非要来这顺天北地,别有一番景象。
马子才是个热情好客的,当下便说道,我家南边的院子还空着,不嫌弃,可以住我家,陶儿去车边问了姐姐的主意,于是姐弟二人,便住到了马子才家里。
马子才虽然把两姐弟带回了家,但是,一路上,只与陶儿在一处说话,与姐姐黄英则是保持着距离,有事商议,也是让陶儿中间传话,绝不越矩。
到家,更是都交与妻子打理,只招待陶儿在家里喝酒,往隔壁院子送米送粮,让小姐弟早日把生活安顿下来,陶儿似乎对于菊花特别有道理,替马子才打理他的菊园,几日就长势喜人。
妻子吕氏与黄英,很快便成了闺中密友,白日里马子才不在家,常来家中玩,帮着吕氏一起纺纱织布,马子才要回来了,黄英便告辞回家。
君子之交,坦坦荡荡,磊磊落落,很是清爽。
时日久了,陶儿发现,这夫妻俩的日子仿佛并不宽裕,便不肯再要这夫妻二人的接济,要自谋营生。
待马子才知道两姐弟要以贩菊为生时,不禁有些生气,怒道,我以为你是个风流雅士,原来也是个贪心的俗人,折辱了菊花的高洁。
陶儿见他钻了牛角尖,也不怒,说道,自食其力怎么叫做贪心呢?卖花儿的人比比皆是,没有这些俗人,怎么成全你爱花儿的雅趣?光明正大地赚钱养家有什么丢人,难道穷就不丢人?
几句话,也不急也不恼,马子才居然无言以对,陶儿便自行离去,俩人不欢而散。
马子才的脸皮薄,拉不下脸儿跟陶儿说话,但是,眼看着他满院子的菊花,竟然争奇斗艳起来,喜欢得他心里痒痒的,有空就在人家院子旁边对着那些花儿垂涎欲滴。
陶儿见他这个模样,真真哭笑不得,有天看他在门口,就拉他进了院子,让他看个够。初时还拘谨着不肯进去,后来就打蛇随棍上,正好一亲菊花的芳泽。
那姐弟栽种的菊花,养得极好,那花儿朵都有娃娃的脸盘子大小,各色各样美不胜收,马子才沉浸其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