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人欢欢喜喜翘盼这一天快快到来,怎奈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至今思来,我眼中的这位姑娘,举止落落大方,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言语得体,勤快利落,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论相貌,也觉无可挑剔,双眼皮,圆润的脸型,高高的个子,妯娌几个站她眼前,便见分晓,身材稍显丰满(这成叔叔分手的借口)。
姑娘不是那种矫柔造作,扭扭捏捏的女孩。她的每次上门作客都给我们全家带来快乐。
特别是祖母,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可是,全家人乐翻天不管用。
叔叔不开心。
他自始至终不开心,认为这门婚约是你们一大家子瞎掺和,逼的。
每次人家姑娘上门,他都铁着脸,不理不睬,当一家人识趣地给他们创造二人世界时,他总是溜之大吉。
终于,在婚约即将到来的某天,叔叔提出了分手,似手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姑娘居然痛快地应允了,也许这一切也在她的意料之中(只是不甘心)。而且非常平静地说了一句让天下情人泪崩的话:我们今生做不成夫妻,但可以做朋友嘛。如数奉上600元彩礼钱(哈,我记得很清楚哦)。
祖母说起,把我们全家感动的唏哩哗啦……
自从姑娘慷慨离去,全家人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给叔叔一个笑脸。
祖母更是终日唉声叹气。
父亲提议,组织兄弟姊妹们紧急召开一次家庭会议,什么会:小叔的批斗大会。
会议由父亲主持,历数叔叔几年来相亲的种种劣行,会议群情激昂,义奋填膺处,大伯甚至拍上了桌子:说!你小子到底讨不讨老婆!小姑边劝边责怪,两姐夫时不时在旁扇风点火几句,嫂嫂们你一言我一语数落小叔的种种不是,祖母则是不停地抹泪。
整个会议过程,小叔始终不发一言,平时极少抽烟的小叔会后桌子底下扔了一地的烟头。
会议一致决定:以后小叔的婚事,兄弟姊妹一律不管,任由他去。
会议愤愤然而散,留下母子俩相对无言。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姑娘任由叔叔甩,叔叔也有被人家姑娘甩的时候。
自从背信弃约后,一家人都陷入沉默。
除了恨铁不成钢的祖母嘘寒问暖外。
不久,叔叔相中了本村的一位姑娘。这其实早在家人的意料之中,只是反对而已。
理由很简单:本村的姑娘不足娶。农村人特忌讳,本村的不到万不得己不通婚。我妈更是直截了当于人讲:宁可把女儿扔三千里外,也不嫁本村小伙。(其中原因不外乎让人看笑话)
叔叔的这段婚约在一家人平静的氛围中展开,没有人公开反对,也无人表示赞成。一切入走形式般进行:请媒人,下聘礼,定喜日子。为儿子娶媳妇热情高涨的祖母此时此刻也显得较为平静。
咱家本是忠厚世家,以通情达理闻名于村。
当然,这其中另有隐情。
叔叔其人人品有目共睹。家中也早早盖上两层楼房,在八十年代中下期也属于“小康之家”。娶媳妇自不成问题。姑娘的父亲是镇上的干部,姑娘接父亲的班,这便成了城市人,在那时,城市人与乡下人有“天壤之别”,城市人普遍不把乡下人放在眼里。有一份城市户口的小伙子特好娶媳妇。
这就成了我们一家人心头的隐患。
可叔叔不信这个邪。也难怪,英雄难过美人关嘛。
人家姑娘长得符合大多数中国男人的择偶准则:个子适中,苗条,瓜子脸,诗书气质。在农村,自是出生“高贵”了。虽,于人感觉总有距离感。但,叔叔显然是迷上了。这样的漂亮姑娘追的人自然是列着队,其中不乏诸多城市小伙。叔叔虽好面子,在追心仪女孩这事上也不敢懈怠,用尽心思,使出了浑身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