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生活费的规划,我分为一下几点:
1.日常吃饭每天30*30=900 每月一到两次次聚餐100共1000元。
2.寝室费用,话费,水果费用200元其实很充裕了
3.每个月可能会出去一到两次每次100-200
以上三项为大概花销共1400再加上100容错费,一个月1500块钱,不多也少,甚至如果你剩一点还可以趁这周末去旅个游。
比如郑州到泰山游玩:硬座81往返162青旅20一晚,周五下午出发大概晚上9点到,然后开始夜爬(不座缆车全程徒步)预计需要6个小时女孩子可能需要7个多小时一路上泰山上的吃的都挺平价的没有很贵,对于零食可以自带也可以在景区购买山顶也不是很好贵最多需要30块吃喝全搞定,哦忘了说了泰山三月份免门票,大概凌晨四五点到山顶开始等待日出,看完日出开始下上看风景,去打卡景点,慢慢下山大概中午两点到达山底去吃当地的美食,订一个青旅20一晚,吃小吃40元,然后周日上午开始返回学校,以上消费共为252,这里咱们按300来算会非常有活动空间了就。然后咱们在说一下三百块从哪里出来第三项消费每个月一到两次的外出200还有100的活动费用加上正好三百元,这就是我对大学生活费的规划,如果需要远一点的地方那可以再日常吃饭900上节省一点也都是够的每个月900吃饭是完全绰绰有余的。希望大家的大学生活费不要困在寝室,去远方看一看,翻过这十万大山。
我每天都有记账的习惯,这样便于月底看看自己花费了多少,主要的消费是什么。
放假主要就是吃喝玩乐,在学校一般都是餐饮花费较多。
所以我会尽量都吃食堂,这样每天吃饭费用不超过30块,我一个月生活费一千多左右,偶尔喝喝奶茶,周末出去爬山去唱歌去玩,新衣服也不经常买,因为感觉以前的能穿好久。
该玩该吃的话费不可以少,主要是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不要超出自己父母的生活水准为前提来规划,不攀比,理性消费。
顺其自然就好,想买就买想吃就吃,不太离谱就好
其实总结起来一共就四个字,开源节流。
但你这太忙了呀,期末四六级团委还要每天上网课,没时间也不想动脑子,没关系,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技巧,全部都不麻烦,不用动脑,直接拿来就用。
首先是节流,节流是生活费规划的基本功,在生活费有结余的情况下,我会用三步戒断法强迫自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第一,在保证营养和自己日常所需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生活费按照6 : 2 : 2的比例进行划分,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微微调整。
第二,把控住强制储蓄部分。比如说你的生活费是2000块钱,那么一千二你可以用来吃饭和日常的生活,剩下的400块钱用来存起来实现自己的阶段性心愿。
最后强制储蓄的这400块钱呢,我就直接存在银行卡里,不会再绑定任何支付软件,就当这笔钱消失了。
第三,在每月的月初,回顾上个月自己的全部开支,可以适当的进行优化,然后就是开源。
上大学期间学业是绝对的重点,除了大家可以去做一些靠谱的类似于家教这样子的兼职之外,还推荐大家平时一定要开始学会如何管钱。
我之前大学也试过自己去投资基金。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基金怎么感觉买什么什么亏啊,而如果你亏过自己的生活费你就知道了,稳稳的才是幸福。
而且最近是震荡市场,不确定性很强,我们如果看不懂,又感觉没时间去弄这些事儿,可能更需要专业、科学、严谨的团队来帮我们投,我们也能留出更多时间来享受大学生活。
支付宝上面现在有一个服务功能叫做帮你投,专门是做基金投资的工具,主打的功能就是解决不会选基金,不知道怎么分散配置以及何时调整这样一些烦恼。
我自己也尝试了一下,还挺新鲜的,在支付宝搜索帮你投,第一次会有几个小问题,比如你对投资时长、收益和风险的偏好等等,然后根据这些情况会给到一个针对我们个人的基金投资方案。
大家可以看到啊,给到我的方案就偏稳健,建议我把69%的资金放在债券类的基金上,是比较稳健的资产,还有31%放在风险相对更高的股票基金上,用来博取收益。
并且给到我了具体筛选出来的对应基金清单,每只基金建议配置比例也同样一目了然。
对于过去在网上各种翻资料找财富密码的方法来说,这种定制型的方案真的友好很多,而其实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挣多少钱,而是养成。
等积少成多的长期投资理念以后,工作了之后,有了高收入,才能更好的成为理财小能手。
我是@小正学长,一个大学实现经济独立,毕业就自由职业的创业博主,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