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重新定义的例子你知道哪些?

时间:2024-04-18 06:34:14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打破常规,重新定义的例子你知道哪些?

01

“野性”行为图鉴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动画作品《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他集自信、勇敢、活力四射于一身,酷爱穿西装、打领带,虽然被派大星吐槽很土气,但他对自己很满意,觉得他的穿搭十分有个性。

而我们当代年轻人自信活力、特立独行,恰似一个个“野性版”的“海绵宝宝”。

将我们这一代人与父辈的状态进行对比,就能清晰可见时代的差异,以及人们心态的变化:

父辈们珍惜工作机会,像一头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他们对职业的要求是稳定、能够解决温饱问题。

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弹性的工作时间,以及智能化、个性化的办公环境。面对不公的情况,他们敢于公然叫板。

例如:最近,某00后因被公司要求加班,在公司大群内怒怼管理层。

根据最新发布的《职场人协同办公现状调研2022》,其中有29.44%的人非常看中协同办公,一些00后、95后在职场中,想把工作之余的时间花在更有趣的地方,比如玩玩剧本杀,喝喝下午茶。

除了职场,以上两代人对待婚姻、消费等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父辈对待婚姻的态度是“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在他们的观念里,一纸婚书理应相守终生。

而当代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则是不被定式束缚。

婚姻生活如果不理想,他们不愿意勉强、将就,婚恋观相比以前更加开放、自由。

父辈的消费观念是,追求物美价廉、实用有效,注重“性价比”。

现在的年轻人则注重生活品质,认为消费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产品与品牌所附带的意义符号,是他们自我精神的延续。

这种“新新人类”的特质在“00后”身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过年的时候,我在外婆家碰见了21岁的表妹和18岁的表弟。在我们印象中,年俗应该是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而从他们身上,我解锁了新的定义。

以前春节的家庭大聚会,父辈们大多排斥表演节目,而表弟表妹们却在长辈面前放肆地展现自己,做全场最亮的焦点;以前大年初一父辈会穿新衣,寓意新开始,而现在的年轻辈却不被礼俗束缚,穿着睡袍,保暖方便即可出门......

可以看出,父辈们对待生活、工作等的态度更为“保守”、循规蹈矩以及安于现状,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秉持“忍者”的原则。

现在的年轻人则表现的更为“我行我素”,碰到问题则“重拳出击”,做事有“三下五除二”的干脆,不让自己受憋屈。

总的来说,当代年轻人的“野性”主要体现在——擅长打破常规。

02

驱使“野性”的力量

心理学家劳伦斯(Kohlberg)曾提出一个概念——道德困境。

他认为人们始终在一个困境中产生矛盾,就是我应该遵守规则,还是应该满足我自己的需求。

对于“新新人类”来说,底线和原则是时刻都要去坚守的,但是对于不合时宜的规则,他们具有打破规则的勇气和决心来捍卫自身的需求。

“新新人类”的这个“野性”和勇气是怎样形成的呢?

显著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① 家庭教育方式

法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卢梭说过:“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父辈教育孩子大多秉承的方法是“你要懂事,要听话”。

这是父母控制孩子的手段,属于“专断型”的教育方式。

尽管孩子为了“活命”,不敢违抗命令,但这种免于被打骂的恐惧,会深藏在他们心里。

久而久之,这样的模式逐渐被内化。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孩子会“自我归罪”,进而变得顺从。

从心理学上分析,“低自尊”是那些过早懂事的孩子长大后难以逃脱的现实。

懂事已经成为他们讨好别人的手段,往往缺乏“做自己”的勇气。这种“成熟感”和“稳重感”泯灭了他们天真的童心,容易磨平独属于孩子的锋芒棱角。

现代生活,物质基础提升,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熏陶,乐于创立亲密无间、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也就是“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这种文化氛围,会催化家庭在培养孩子时,努力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孩子大放异彩。

可见,家庭中自由、平等、和谐的生活方式使得当代年轻人能够活得自在、“痛快”。

②个体意识增强

国内《心理科学探究》杂志刊登了一篇综述文章,对近几十年来社会文化变迁进行探究,发现世界民众心理变化的一个趋势是:个人主义崛起,集体主义式微。

其中关键表现是:第一人称使用频率增加、关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例如自由、竞争、自主选择等愈加流行。

现在的年轻人被“笼罩”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个体意识较强,和成人的对话愿望很强烈,拥护平权的做法。

加上互联网的信息变得公开透明化,年轻人了解到的讯息不比成人少,甚至“5G”冲浪的年轻人掌握的新闻等内容更透彻、玩得“更6”。

从知识层面来说,年轻人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眼界更宽的同时能看得更远,他们是“早慧的一代”。

另外,互联网就好比一个“放大镜”,放大了个人才干。这是一个人人可以“崛起”的时代,如果有某一方面的优势,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跻身为知名博主。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在受到领导的压榨、对象的PUA时,并不会选择盲从和忍受,他们个人意识清晰,有敢于对抗的勇气和底气。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

也许这届年轻人领会到了罗杰斯这句话的真谛,他们凡事真性情,不做虚伪的“周旋”。

除了做“真实的自己”外,他们更追求做“出色的自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

高层次的需求建立在低层次的满足之上。最高级的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成长、潜能发挥、实现理想。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追求高级需求的满足,例如:

“满级人类小孩”谷爱凌,由热爱推向自我成就。每一次练习、每一次比赛都是在挑战自己、挑战人类极限。她是为了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追求,展现自己的创造力,缔造个人的高光时刻,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愿景,不愧是新新人类的“野性代言人”!

图源网络

③个人认同感充分

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曾说:

“每个人灵魂和存在的自我认同感是无法被任何其他事物操控的。”

可见,“新新人类”的“野性”正是因为他们内心的自我认同感所驱使。

自我认同感理应人人有之,那么“新新人类”的自我认同感与父辈的自我认同感有何不同?

心理学认为,一个自我认同充分的人,内心会有更多的安全感,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到自我定位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个人认同充分的人群,其核心力量非常清晰,不会为了一些物质上和外表上的诱惑而冲昏了头脑,也不会因为外界目光动摇改变自己。

显然,后浪比父辈“野性”一点的原因是: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更“厚重”。

后浪深信自己的能力,所做的事情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社会都是有益处的。

他们做事得心应手,不做赘余的“极限拉扯”。

写在最后

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卑劣地度过这短暂的青春,就显得太多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自信和希望是特权。

每一个年轻人应勇于行使特权、善于行使特权。

时代发生了变化,我们有了这样一批“野生野长”、内心强大、充实自信的年轻人,他们告别“隐忍遵守常规”,拥抱“野性肆意探索”,在各自领域里熠熠生辉。

愿每个自信蓬勃的年轻人“野”出新高度,“野”出新格局。

References:

[1]Sina Entertainment: Survey on the Status Quo of Collaborative Office Work by Workers 2022.

[2]Huang Zihang, Jing Yiming, Yu Feng, Gu Ruolei, Zhou Xinyue, Zhang Jianxin, Cai Huajian.Individualism on the rise, collectivism on the decline?——Global Cultural Changes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eople[J].Psychological Science Inquiry,2018.

标题回顾:打破常规,重新定义的例子你知道哪些?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