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青春就是用来后悔的

时间:2017-12-30 10:55:46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从本质上说,《芳华》就是一部青春片。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生机勃勃的肉体,是神采飞扬的表情,是肆意笑谈的放纵,是低声啜泣的无奈。在青春里我们体会惊奇、欣喜、残酷、痛苦。

  每一个走过青春的人,都是在对青春的咀嚼中成长。

  因此,我们都爱缅怀青春。

  01

  何小萍的被排挤几乎是注定的。没有家世背景、没有出众容貌的人,很容易在集体中被排挤。每个集体,似乎都有一个被排斥、被孤立的个体。

  在我读书的时候,有一个转学来的同学,成绩不算太好,性格不算太好。本来同学们早已自然而然形成的小圈子,自然不欢迎她的到来,她很难融入我们之中。

  看得出来,她很渴望和我们做朋友,很渴望和我们交流。可是,谁都不愿意向她伸出友好的双手。我就如同电影中的萧穗子一样,同情她、可怜她,但我也只敢犹豫着伸出一只手:没有他人在场的时候,偶尔听听她的心声,偶尔安慰安慰她。

  可是当着众人的面,不敢表现出和她的一丝熟悉。我怕,怕自己如她一样,也被那个熟悉的小圈子排挤歧视,怕自己离开集体无法生存。直到毕业,她仍然是孤孤单单一个人,满怀遗憾地离开学校。

  后来的我,也有后悔,也有抱歉:

  为什么不能释放更多的善意给那位同学呢?为什么不能给予她更多温暖更多帮助呢?

  可是当时年轻懦弱的我,只能做到那样,没有足够的勇气对抗集体的力量。

  在中国社会中,集体主义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让我们不得不屈从于它的强权。

  处于共生心理的大众,自觉划分好“我们”和“他们”。进入“我们”,意味着进入一个共同体内,处于相同的利益体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会受到伤害。而“我们”之外的人,可以肆意侮辱践踏而毫无愧疚。这几乎是圈子的真相。

  02

  刘峰的悲剧,也是集体主义的映照。

  不可否认,刘峰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大好人:食堂煮破的饺子,他主动打来吃;

  炊事班跑了猪,他第一时间去街上追赶;

  战友结婚,没钱买沙发,他自己买材料亲手制作;

  心心念念的大学,他拱手让给更需要的人。

  可是,这样的人,在主动表白心中的女神并情难自已拥抱女神时,被误解被否定:别人都可以抱,就是他不能抱。

  在被别人撞见时,被讽刺被唾弃:一个队伍坏了,首先从风气开始。结果,在上级调查之后,他被发配到伐木连,随后参加战争。而他的战友们,除了何小萍,连一个送别的人也没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呢?武志红在《巨婴国》中写道:“集体主义,一言概之,即只有‘我们’,没有‘我’,也没有‘你’。集体主义群体中,你必须低调。除非以一种方式高调——成为好人,即你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别人和集体。只有这一种舍弃自我的高调才被允许,其他个性化的高调,会被讨厌被打击。”

标题回顾:《芳华》:青春就是用来后悔的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