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影评:一场对内心真实的拷问

时间:2018-01-13 10:58:36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也许你正年少,正因对生命意义的渴望而无所适从;也许你已中年,银白的发丝悄悄爬满了两鬓。但那些直击灵魂深处的东西,从不会介意你的年龄。生活如此,《无问西东》亦是如此。

  无问西东

  大多数人的青春,无一不围绕着两个字:迷茫与爱情。

  迷茫是正常的,爱情也是不可多得的,这些曾经或者正让你感到痛苦亦或是愉悦的经历,恰恰是你存活于世的标记,也是关于自我的探讨中“真实”的代表。“真实”,是《无问西东》从头到尾带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字。

  全片以四个不同时期的清华学子对于真实自我的探寻和选择作为展开,看似混乱无章的故事片段,通过人物内心情感的不断变化暗中衔接起来。由梅贻琦校长启发吴岭澜开始,追求真实的自我以探求人生意义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吴岭澜对真实的追求,源于物理上的失意,源于对泰戈尔、梁思成等人脸上从容的敬仰,颇具文科天赋的他,这才放下偏见,正视起自己:心之所向,便是自由。

  沈光耀对真实的追求,源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源于对帝国主义肆意妄为的痛恨和自己无力改变的不甘,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振翅而起,直指苍穹。沈家“三代五将”的牌匾,似乎证明了他的选择。

  王敏佳对真实的追求,是被朋友背叛之后,是被戴着“正义”帽子的围观群众“正义”审判之后,是从鬼门关回来看到陈鹏替自己挖坟之后,这时的她,才真正意识到,那些自己引以为豪的幻想终究会被揭穿,毫无由来的恶意令人绝望,发自内心的温暖让她重见阳光,那座写着自己名字的坟便是好的证明。

  陈鹏对真实的追求,从未断过:他知道自己有放不下的人,所以毅然决然拒绝了邓稼先等人的邀请;他误会了王敏佳和李想的关系,看到自己放不下的人有人照顾了,又毅然决然地主动提出前往第九研究所工作。他以为伤痕累累的王敏佳死了,伤痛欲绝准备将之埋葬,哪怕佳人已逝,却仍想为她遮雨。甚至于碰到李想后,痛心疾首地说出:“你怪她对你没有真实,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那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里饱含着的无奈,为后来李想的义举埋下伏笔。

  而张果果对于真实的追求,初时显得有些含糊不清,职场上的尔虞我诈,让他感到身心疲惫。真正让他发生转变的,是因为公司斗争而导致四胞胎家庭的困境:四个鲜活的生命,尚未品尝人世间的种种,就要因此而离开了吗?也怪这世界着实让人寒心,救人者被反咬一口的事情似乎并不罕见。但因为冬的荒凉,就要否定夏的繁茂吗?人性也是如此,恶的一面既然无法避免,那就用善的一面,将伤害降至最低。张果果最终做出了选择,跟随自己的心声,不去参与上司之间的斗争,而事实也给了他最好的答案。

  梅贻琦启发了吴岭澜,吴岭澜启发了沈光耀,因而陈鹏得以活命;而陈鹏和王敏佳启发了李想,因而张果果得以降临人世。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世俗的偏见曾扼住他们的咽喉,但无一例外地被他们挣脱开去,并予以还击。这是种精神的传承:不要停止对自我的探寻,那些从容和平静,是命运给予经历迷茫和坎坷的人的奖赏,那些让人不安或是喜悦的,都叫做真实。

  片中不乏对于人性的思考,又小心地掀开那段历史的薄纱,其中有段话,似乎什么时候都极为受用: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四个阶段的故事发展,由此可见一斑。影片既有展示一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的“群众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的悲情片段,也有着师生间闪着人性关辉的交流,对于爱情和理想的追求与认识也都一一浮出水面。

  诚然认清真实自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会发挥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这个过程却是极其痛苦的,就像最后消失在风沙中的王敏佳一样,每一步都行走的极为艰难。你不会知道,当你披荆斩棘,历尽千辛万险之后,等待着你的,是璀璨明亮的天堂,还是丑恶黑暗的深渊。

标题回顾:《无问西东》影评:一场对内心真实的拷问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