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寸应该是人际关系学中处世为人的界限,也是日常交往中待人接物的能力。
看《红楼梦》时,有一幕场景记得很清楚,有一回薛姨妈让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送十二朵宫花给贾府的大小姐少奶奶们,周瑞家的由近及远送了一圈,剩下最后两朵给了黛玉。
黛玉第一句话不是感谢长辈还惦记着小辈,送了礼物给自己,也不是表达对宫花的喜欢,而是直接问:“是单送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
周瑞家的老老实实地回答:“各位都有了。”
黛玉又用了她一贯的作风:“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
且不说长辈的好意黛玉没有心领,单周瑞家的身份,黛玉就不应该说出这种话啊,她和周瑞家的熟到那种地步了么?
私下里的抱怨,可以表达,但最好限于对自己亲近的人表达,对和自己无关的人说一句大不敬的话,不仅是丧失了分寸感,还是抹黑了形象力,也怨不得别人会给黛玉贴上“说句话比刀子还厉害”的标签,怨不得大观园里上到家族长辈,中到手足姐妹,下到仆人随从,真心喜欢黛玉的其实并没有几个。
年少时,我曾经以为这是黛玉的真性情,但年龄渐长,我不再认为这属于真性情,跟一个身份地位不同、关系并不亲近的人说出不该说的话,只能证明黛玉没有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分寸感。
03
我最敬佩杨绛先生,除了著作等身的成就、经营婚姻的智慧、笔耕不辍的毅力,还有她特有的分寸感。
费孝通先生与杨绛先生在中学、大学都是同班同学,费孝通先生认为自己比钱钟书更适合杨绛先生。杨绛先生说:“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纠缠,没必要!”
据说费孝通先生直到晚年,还把杨绛先生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先生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用先生的分寸感干净漂亮地撇清,根本算不得初恋,充其量只是费孝通先生一厢情愿的暗恋。
据说,钱钟书先生去世后,费孝通先生还专程去拜访杨绛先生。送他下楼时,杨绛先生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知难而上了。”
杨绛先生不愧是钱钟书先生心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用高情商和分寸感完美拒绝了暗恋她的费孝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