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需要权衡和深思,孩子是最主要的因素。
所以,看到“家庭中第一位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很想呵呵。此理想状态作为追求尚可,作为目前阶段对婚姻状况的概括,未免可笑了,还是实事求是,正视“孩子是婚姻的纽带”,更容易客观面对问题,继而解决问题。
扯远了。总之,影片中的妈妈和万千妈妈一样,虽然婚姻惨淡,为了儿女甘愿委曲求全,但同时,她又和她们太不一样。
她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没有受害者心理,面对儿女,她从来都是温柔快乐,而非阴郁苦闷的(反面教材如林徽因妈妈);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她竭尽全力给女儿最大的支持、最少的限制,是真诚无私的关爱而非投资以求回报的交易(反面教材如张靓颖妈妈)。
相比陪做个作业都秒变后妈的焦虑妈妈们(极端例子如最近的福州一妈妈因期末没考好一怒之下勒死儿子然后自杀),她无疑是笃定而从容。
看她眉眼中的温柔和淡然,有时觉得久违,母爱本该如此啊,是最真诚自然的爱意流露,不带有一丝虚荣功利。
这样的爱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是快乐的,也是强大的。伊西亚不仅有好嗓子,还是乐天派,做事有主张,应该得益于此,--——她数次怂恿妈妈离婚,还信誓旦旦,“相信我妈妈,总有办法养活我们两个人的。”
妈妈对此未做回应,在她眼里,伊西亚毕竟还只是孩子,离不开爸爸提供的生活。
但她最终还是主动提出离婚了。
伊西亚听完姑太太的话,彻底理解了妈妈,决定跟随家人去沙特。但在机场,爸爸对伊西亚随身带的吉他百般嘲讽,妈妈怒了,当着众人面狠狠把他怂了回去,并拿出离婚协议书,迫使爸爸签了字。
这是她第二次为女儿“战斗”,第一次为辛西娅的生命,这一次为辛西娅的梦想。
娘仨眉头舒展、昂首阔步走出机场大门的样子,很是英雄。
然而英雄并非鲁莽,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前后矛盾。
除了忍无可忍爸爸对辛西娅梦想的践踏,她的离婚决定还基于一个重要判断:伊西亚翅膀硬了!
伊西亚向她坦白逃课去了外地录电影配曲时,是大怒。但与其说是愤怒孩子的不听管教,不如说是担心后怕。
但一起飞沙特转机时,伊西亚的一系列行为显示她为人处事周到、老练,还有,伊西亚的音乐天赋被市场认可,歌曲一出来就大火,获年度大奖提名,生存能力有了保障。
当离婚不会使孩子的生活更糟糕而是更好,此时不离更待何时。
于是,果断,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