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周星驰
平凡人物成长为英雄的那一刻也正是周式喜剧影片的高潮。影院的观众在心底拍手叫好,幕后的周星驰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重生,而这些情节的设定全都来自他内心深处的悲剧本色。
人前愿意没心没肺大笑的人,人后必然饱尝眼泪的苦涩。
03从悲剧中走出来的喜剧之星
没有人生来乐观,只是看的透了,不乐观也不行。
银幕上的周星驰开朗乐观,一举一动都是笑点,而生活中的他却沉默寡言,从他眼神里看得到的只有孤独。
孤独不是一件坏事,孤独可以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没有对现实生活的冷静思考,就不会在作品里把人物角色刻画的惟妙惟肖。
周星驰剧照
周星驰系列电影中悲剧本色是基础,而他用喜剧的形式表达出来就要轻松的多。
通过观众的笑声传递一个主题,这跟他从小饱受欺凌后幻想化身大英雄的想法不谋而合。
《孟子》中有一段话对英雄式的人物成长有一个论断: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命运里的苦难是不能逆转的,只有先接受苦难,才会在磨难中得以成长。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周星驰系列的主角开场都是街头的无名小混混,而后机缘巧合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周星驰
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找到笑点的做法很接地气,这远比把主角设成自带光环的人物后再撕去光环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
但是一旦身处底层的阿星、至尊宝、尹天仇们要想瞬间头顶光环,就要放弃曾经拥有的美好。
阿星看见包租婆夫妇被重伤后幡然醒悟,至尊宝舍弃了一生挚爱紫霞仙子,尹天仇为了演员的梦想选择了杜娟儿……
在突然驶向开了挂的人生之前,每一个主角都经历了半路熄火的尴尬。
《大话西游》至尊宝
周星驰的喜剧在赚足了笑声之后再仔细回味,就有一份另类的落寞慢慢袭来。
1995年《大话西游》上映时并没有在国内引起剧烈的反响,直到1997年才在高校内慢慢流行起来。
2014年《大话西游》重新上映时,观众都怀着“还星爷一张电影票”的情怀走进了电影院。
如今,再仔细回味这些堪称经典的喜剧作品,你是不是也在开怀大笑之后看到了那个落寞的周星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