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婚史揭秘 孟晚舟年轻图片

时间:2019-09-27 15:43:16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后来孟晚舟被送到贵州爷爷奶奶家,读书成年。16岁时,她改随母姓。很多场合,她都表达过少年时对父亲的疏离:“我能见到他的时间不多。除了每个月最后一周是公司工作例会,他会在那一周在深圳露面,其它时间都在外面出差。”

  尽管疏离,但和诸多企业二代的命运相似,孟晚舟还是进入了父亲的公司。那时华为还是不知名的小公司,也就二、三百人,销售收入刚刚过亿,少有人知道。孟晚舟曾回忆说,去北京参加通讯展时,手里提着几大袋资料,纸袋子上有华为的Logo,出租车司机很热情,说:“哦,华为,我知道……就是做纸袋子的嘛”!

  正因为公司小,她职责众多,做过秘书、协助过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打字、制作产品目录、安排展览会务等。后来,她常提及自己为“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但其实就是“打杂的”。因为当时父亲告诉她,社会阅历的第一条是对人要有认识,而打杂的经历有助于积累这些经验。

孟晚舟年轻照片 华为孟晚舟年轻时候的图片漂亮吗

  如果有人在1993年拨打华为总部的客服电话,那么前台为他转接分机的可能就是今天的副总裁,当年21岁的孟晚舟。

  孟晚舟至今记得总机电话此起彼伏时的慌乱。一张办公桌大的平板上,排布着密密麻麻的按键,电话要进来时,红红绿绿的信号灯不停闪烁。

  工作没有轻易为“公主”亮起绿灯,想学点技能的孟晚舟也出过岔子:1996年,华为第一次参加国际通讯展,孟晚舟得以随团去莫斯科,她见到了有生以来最多的卢布。

  “好几十捆”,一叠美金换来的卢布从窗口里塞出来,孟晚舟和同事连数都不敢数,“抱起来就往宾馆狂奔”。回到房间,锁上门,她们才发现少换了100美金的钱。

  很多年后,她回忆起这段经历,称第一次感受到“汇率”的放大效应,像是后来从事财务工作的某种预兆。

  真正的职业生涯,从1998年开始,在华中理工大学就读会计专业后,硕士毕业的孟晚舟回到华为,任职于财务部门。

  这在当时,也并不算一份好差事。任正非曾经用“一杆汉阳枪”来比喻华为的财务:一大批青年人,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提着一杆汉阳枪就上战场。

  但到了2009年,这杆枪“把巡航导弹打下来了”。那时任正非与财务体系员工座谈,将公司业务的飞速发展归功于财务体系的出色支持,“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公司,在几百亿以后还有这么大的高速的跳跃。”

  作为华为财务体系改革主导者,孟晚舟在其中功不可没。她曾经提到过进入会计岗位的第一份工作:整理乱七八糟的单据,把所有的凭证和附件按流水号前后排好,装订在一起,再贴上牛皮纸的封面和封底。

  和娇柔可爱的卡通少女微博头像不同,孟晚舟逐渐显示出像父亲任正非一样的坚定果决。从2003年开始,她开始尝试建立全球统一的华为财务组织,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财务制度和IT平台,并先后担任过公司国际会计部总监、香港华为财务总监、账务管理部总裁、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等职。在清华的演讲中,孟晚舟曾借用培根的话:黄金时代,就在眼前——这也是她和华为的黄金时代。

孟晚舟年轻照片 华为孟晚舟年轻时候的图片漂亮吗

  孟晚舟在清华演讲。图/网络

  但公主的工作并非从来没有出过问题。2015年,华为内刊《管理优化报》上刊登了一篇员工来稿,《一次付款的艰难旅程》。文章中提到了付款时入口难找、流程过多的问题,指出主管对财务风险不愿担责。

  文章随即引起了华为内部社区“心声社区”的关注,任正非看到后,直接在上面签字,并用总裁办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了华为董事会监事会和全体员工。

  邮件的言辞十分激烈:“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标题回顾:孟晚舟婚史揭秘 孟晚舟年轻图片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