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成帝刘骜
生卒年:(公元前52~前7年)
性格;谨小慎微,贪婪荒淫
汉成帝名叫刘骜,字太孙,是汉元帝刘奭的长子。他是历史上著名的酒色皇帝,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终死在“温柔乡"中。
刘骜的母亲叫王政君,本是一个普通的小官吏之女,尽管王政君美貌动人,刘奭也没有动心,只宠幸了她一次,就再不理会。没想到就是这一夜情,王政君就有了身孕。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王政君生下大汉王朝的嫡皇孙。宣帝见王朝后继有人,十分高兴,亲自给这个孙子起名为“骜”,意思是希望他能做西汉王朝的千里马,可惜后来刘骜辜负了老祖父的厚望。
后来宣帝去世,刘奭继位,即汉元帝,王政君就做了皇后,3岁的刘骜被封为太子。元帝为人优柔寡断,没有什么治国之才,到了后期又沉溺于酒色,对太子刘骜的教育也做的不好。
刘骜长大后生活安逸,喜好酒色,比父亲元帝更甚。元帝虽然自己享乐,但也认为皇储不该如此,于是就逐渐不喜欢他了。所以就有了废太子另立的想法。而专门照顾太子的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他就积极地帮刘骜想办法来保住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到了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病重,史丹又借着自己内宠的身份人寝殿探病,他再次为太子求情,说得请辞恳切,声泪俱下,听得病榻上的元帝都感动了,终于表示不会再废太子。不久,元帝病逝,刘骜就继位称帝了,即汉成帝。
刘骜20岁当上皇帝,母亲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刘骜借鉴前几代皇资在位时权臣霍光和宦官石显专权的教训,认为还是自己母党亲舅家的人最放心,于是王太后一家就鸡对犬升天了。从此,王氏一族权倾朝斯,成帝一朝就陷入了外戚专权的深渊。
刘骜其实还是有一点作为的,他在位期问曾下诏减轻赋钱,禁止奢侈和强化皇权。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统治集团内部日益腐,西汉王朝日渐衰落。为了挽救王朝危机,刘骜下诏禁止奢侈,虽然当时没起什么作用,但也很有积极意义。刘骜为了把权力抓在自己手中,阻止外戚专权,他创立了“三公制度”。朝堂上设立了三个品级相同的职位,即丞相丶大司马和大司空,合称“三公”。这样做实际上是分散丞相的权力,三人互相牵制,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作用。这一制度一直被后世王朝延用了下来。
刘骜在文化上作出了很大的成绩,这主要体理在几部重要著作的编订上。著名农书《氾胜之书》就出现在这个时期,这本书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进步。刘骜
还亲自倡导,并由大学者刘向主持编纂了一本规模宏大的书—《七略》。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类图书分类目录,它收录图书13269卷、分为7类,所以叫“七略”。这部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过刘骜能让后人称道的也仅此而已。他能让后人记住的还是酒色皇帝的大名。
刘骜虽然曾下诏禁止奢侈,其实他自己纵情声色,奢靡无度。刘骜的后宫,出了三个名留历史的女子:班婕妤、赵飞燕和赵合徳。刘骜还称赵合德的怀抱是“温柔乡”,并感叹说:“吾老是乡,不能效武帝求白云乡也(喻指武帝好神仙)。
赵飞燕和赵合德这姐妹二人得宠后,就开始不择手段地打压其他妃嫔。在后宫横行霸道,专宠10多年。
可叹刘骜一生好色,阅女无数,却无一子,由于常年纵欲,他自己也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子嗣无望。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刘骜立侄子定陶王刘欣为太子。第二年三月,酒色过度的汉成帝刘骜就死在赵合德的床上,实现了他死在“温柔乡”的梦想。他在位26年,终年46岁,溢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他一生平庸,留下了“赵氏乱内,外家擅朝”的烂摊子,为以后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