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CETC问题谈开去,优先级问题与劳动法问题

时间:2024-04-22 09:24:28 编辑:环宇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由CETC问题谈开去,优先级问题与劳动法问题

我国处理事情的公式基本上都可以整出来了:

解决普遍性存在问题的优先级<<解决现象级事件影响力的优先级

为什么我要推出一个这样的公式?

这个公式又分别是什么意思?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来看一下情况。

普遍性问题再这里就是加班这个情况的存在已经让大部分人产生共识,并在这件事发生之后产生共鸣,进一步扩大了这件事的影响力。

可以说本次事件是因为普遍性问题的存在才有的影响力,普遍性问题相当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也相当于物理作用中的力的作用。

催化剂很好理解,物理作用中的重力作用最直观的表现在某个事物下方没有阻挡的时候会不断往下掉并且因为加速度而不断增加坠落速度。

普遍性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并将事件放大的基本要素,引发现象级反应的主要作用。

同时也是现象级问题在辟谣或者“退火”过程中主要遮掩的对象。

现象级事件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因为某个时间点被引爆而产生而存在的,往往其必须要有普遍性问题作为基础,即是“时事”。

而所谓“谣言止于智者”的本质是,大部分流言会因为智者的主动退火行为而被遮掩。

事实上,在普遍性问题引发共鸣的过程中,有大部分人会因为各自利益站位与投机行为制造出新的流言成为谣言,拱火事件的扩大规模与发展速度,导致事件指向的本来面目出现问题而注定存在大量谣言参杂其中,稀释原本普遍性问题的含金量,进一步导致问题的争议点开始模糊,并以扩散化的现象逼退参与者。

所以现象级事件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去解决的,

但是,这并没有解决普遍性问题。

普遍性问题是否需要解决?

现象级事件是否需要解决?

任何一个权力者,其内心都自然有所回答,但是我们不能看具体说的是什么,而要看怎么做。

社会性的事实就是,解决现象级事件优先,而解决普遍性问题靠后(甚至有些情况吓产生了不用解决的情况),

现象级事件的解决最好的方法,1等事件自发退火,2制造退火要素使事件退火(本意为人工行为加速退火)。

我也是观察时事很长一段事件才理解出的,

加速退火实际上才是主流操作,找到现象级事件中必然存在的小问题与谣言,实施分散性打击,一个个从细节上解决问题,事实上,这也是比较正确而客观的做法,不过我也要承认,权力者在使用该手段时存在滥用的现象。

之所以说滥用,很简单就因为解决现象级事件更容易凸显出成绩,而避免现象级事件发生却往往毫无成绩,比如引发现象级事件中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

解决现象级问题只需要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沿用、套用、照搬老办法就可以解决,操作起来十拿九稳,基本上就是将影响力打下去,并重新树立威权的正确性即可,这种做法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只需要选择忠诚的人自发且主动的去处理就很容易实现,操作门槛最低。

但是解决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却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治理,比如不遵守劳动法的加班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极为复杂,底层一线工作者有主动增加收入的愿望,中层管理者有背负业绩的压力,顶层领导者有完成目标的紧迫性需求,三者合一,导致加班问题普遍存在,且因为各种势力圈层的保护性行为而根深板结,无法破障。

但是,如果真的效法解决现象级事件的方法,采用客观而正确的做法,一件一件的对不合时宜的事情进行打击分散瓦解,就可以制造出从顶层层面传达出要进行整顿整风的做法,并进一步解决部分普遍性问题,或者说,缩小普遍性问题存在的规模,将普遍性问题分化为多个小的普遍性问题。

如我所说,操作方法可以是一样的,但是明显是现象级事件最先得到解决,而不是普遍性问题得到解决,于是优先级自然而然就看出来出现在哪里。

也自然而然知道了,宣传部门与执法部门所处的社会性位次顺序。

功劳,业绩,事件处理的优先级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以人的意志而主观构建。

其实我想谈的是加班问题,其他问题点到为止即可。

我是从一线“苦力”做起,且由于我精力充沛,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奋斗比,

做奋斗比的时候,我的收入没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因为奋斗比的行为被领导赏识而提拔,于是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担当过管理者,官职不大,手上有一些人,不至于尝到权力的甜头,一方面因为都是技术上的刺儿头,我只是提拔起来接盘,另一方面我虽然成为了管理者但是还是更愿意埋头一线工作。

现在我是个自营主,人手不多,手下全是股东,但是我的权力却比之前更大,只是发挥权力的方式出现了最直接的变化,因为是个小公司,所以还是得自己莽在一线,但是整体上绝对没有之前身为一线员工时更忙。

简单交代了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对加班的看法是:

我在刚进入工作那会是非常喜欢自主加班的,因为当时有氛围,然后我不自觉的就在那种氛围下成为了加班者,甚至以为这种加班行为是对的,但是当我发现收入提升与加班工作根本没有关系之后,我开始直接反对加班这种行为,又跟随诸位大佬学习了一些社会性的知识之后我开始理解到加班在现阶段是无法根治的顽疾,但是整体上我还是反对加班,即使我身为自己的老板之后会经常忙来忙去。

至于为什么做奋斗比,我反过来思考过很多次。

我个人之所以加班

1是氛围,大家都加班我刚进入社会不自觉的成为了加班者,干到凌晨两三点这种事也还是有的,但是回首过来,那只是毫无意义的自我感动。

2是负责,赶进度+修BUG,这个我是完全同意加班的,为什么同意,因为我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而是为了产出好的产品(游戏、或者其他),因为我喜欢,所以我愿意投入更多,赶进度能够更快做出好作品,修BUG是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而需要负责买单,所以这些我不会拒绝加班。

3是集体归属感,这一条比较特殊,既有1氛围的成分,也有2负责的成分,这是一种十分主观的推断,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一条太重要了,有了集体归属感,加班加起来格外有劲,目的性明确,分工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知道自己的上下游是什么,工作流转的时候互相之间有配合宛若齿轮周转,很有意思,宛若与团队构成更大的整体,可以挑战更强的目标。

4是公司是我的,现在公司是我的,所以我干起来有劲,掏钱也有劲,毕竟我不干就没人干,但是干活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可以流程化的活,我准备招小弟干,一些需要技术的活,我准备堆给几个技术股东,一些需要抛头露面跟人搞社交交易的活,我会带股东跟我一起去面对,实际上工作量并不小,思考的幅度也更广了,从公司整体设计到公司执行都有我的参与,责任也自己承担。

那么回到社会意义上,我对自己的要求其实比对别人的要求苛刻的多。

但是走到这一步,我还是希望能够要求强制执行劳动法!

因为我不想太多竞争对手比我更努力!

劳动法相关的问题,本身是普遍社会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既要放在“社会-国家”层面来讨论,也要放在“国家-国际”层面进行深入讨论,这两者的讨论,会因为讨论关系的前后优先级而产生天渊之别。

从层面讨论,劳动法是需要严格执行的,也是我希望强制执行劳动法的主要根源。

大型企业占据先发优势地位,如果他们还加班生产,那我这种小企业是没有活路的。

小企业想要活,只能够见缝插针,在大企业不去做的地方抢饭吃,基于市场角度,我更希望大企业的人不要加班,让出盘子来让我们去寻食,然后我们靠自发的加班来做大做强。

甚至于是外包我们这种小企业也愿意做就是这种原因,大企业随便洒出来的一点水都够我们吃一年。

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我就是这个态度,只要你们全都强制执行劳动法,那我这种小企业自发的加班解决问题,就能够比其他人更能够占据优势。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社会上普遍意义的人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大部分小企业都打生打死,随着各种创业型企业的出现更是能够搞到加班到猝死的情况。

这就很尴尬了。

思来想去,我还是希望劳动法能够真正落实执行,把那些不好好执行劳动法的公司全干掉,这样我才能安安稳稳的上位,毕竟商场如战场,大不了我作为奋斗比一个人加班,这是我的公司,我理所当然不需要遵守八小时规定吧。

当然了,这还是奋斗比心理作祟,站在个人自身角度出发。

但是换一个角度,其实以上只是“社会-国家”中的子集,也就是“社会-国家-个人”这个因素的影响,并不算是完整的“社会-国家”思路。

那么回到“社会-国家”思路上来,不讨论个人的狭窄视角。

如果社会层面全都执行劳动法,大家严格遵守各种规章秩序,那么好处也是有的,需要长期运营的公司会必须要安排出两班倒、三班倒的排班,于是就业人口大幅度提升。

但是坏处也是有的,那就是落到每个人手里的钱变得更少,且不少企业因为员工尾大不掉的问题往往要落一层皮也更容易发生,

换句话来说,就是,虽然国家整体的就业率有了飞速的提升,但是国家中的社会民营企业的发展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是不符合高速发展中的国家预期的发展规划的。

我们既然已经讨论到国家层面,就不得不讨论继续国际层面的问题,只是与社会-国家不同,国家-国际这条线更隐蔽,不是谁都有资格接触的,也只是因为互联网大繁荣我们才有机会一斑窥豹。

每一个粉饰太平的人都是可耻的,我们追寻和平,但是不意味着要盖上这个世界是和平而温情脉脉的面纱,正如刘慈欣所著《三体》中三体人面对地球人一样,我们所具有的文明在发达国家眼中算不得什么,三体人或许一时吃瘪,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诱导地球人选出了程心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体正是这样一部站在“国家-国际”角度来看问题的巨著。

回到现实,我们在世界文明圈层体系中的定位是“加工生产国”,以我们为锚点可以画一条坐标轴。

左侧为“资源供给国”,右侧为“产品消费国”与“秩序维持国”。简单画图

坐标轴,我称之为国民收入水平线,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名字,但是各位完全可以自行发散。

至于整张图,我称之为: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定位。

往往一个真实存在的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不止有一个站位,而是多种国家成分百分比的结合。

比如某国“天体运行总督国”就可能同时具有产品消费国+秩序维持国两个定位,

而某国“劳苦大众卖力国”也可能同时具有资源供给国+加工生产国这两个定位,

还有些沉浸在战火中想要改变自身国际格局的“冬天很冷还打仗国”则因为国际制裁不得不变成纯粹的资源供给国,

当然也有些国家因为大航海时代赚取的大量财富与资产走上了绝对的“掏钱就能享受奢侈品国”的产品消费国,

也有些国家“老天爷赏饭吃所以就花钱吧”的资源供给国+产品消费国,

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定位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以国际政治手段和客观武力与经济实力和历史沉淀排出来的,其实不仅仅是看国际格局,看一个国家之内的省市格局也是如此思路。

我们国家的发展正是从资源供给国走向加工生产国走向产品消费国,乃至自然而然挑战秩序维持国权威的成分上出发走到了如今的这一步。

每一个阶段的提升,实际上都要冲击当前国际格局中某些国家的国格成分,

比如进入WTO之后我们就加入了世界大生产的一份子,引入大量外部投资,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加工生产国,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民众消费能力略有提升,我们开始尝试成为产品消费国,这也是全世界开始重视14亿人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随着天选国自身出现问题且利用政治操弄国际格局的意图昭然若揭,终于使得我们必须挑战秩序维持国的权威。

只是,从很大程度上,我们并没有真正准备好迎接这一切。

我们发展的太快了,快到如同拍照时画面产生了诡异的撕裂一样。

所以我们有着非常繁茂的赛博科技的社会性加持,却有着较为落后无法适应国际社会环境变化的人文法治氛围。

有点像是城乡结合部在神州大地上处处开花的感觉,良莠不齐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们从不承认外国舶来的人文法治就是更优秀的,因为我们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底蕴,我们本应该走在世界的前列,只是因为落后的旧社会带来的遗祸影响至今,使得我们必须一点点重新建立属于我们的文明,

只是伴随着社会的科技化含量不断提高,遍翻四书五经也找不到面对新时代的解法,加上民族不自信导致部分人崇洋媚外喜欢搞友邦惊诧,再加上封建买办势力根深蒂固,

我们的一系列治理手段不得不更有侧重点,

这个侧重点同样也是优先级的一部分表现,

典型的表现就是发展科技,并借此打造全新的国际秩序。

这正是我们在近几年来被天选国针对的主要原因。

也正因此,我们发展的还是不够快,

要快起来,落在每个人头上的结果还是……

说好听点叫做奋斗,说不好听点,叫做加班。

——————

说来说去,长篇大论一大堆,但是我基本上说清了优先级的问题与落在最终对劳动法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问题。

国家不会让不遵守劳动法的企业一起噶掉,但是顺势打掉几个典型还是有可能做得到的,真打掉了那些典型不遵守劳动法的企业,让我这种小企业看到希望与盼头,还是挺有趣的。

所以,我个人还是支持好好搞好劳动法,要主力出击,维持社会秩序,增加社会就业人口容量。

但是我也知道我们面对的挑战百年一遇。

我希望我们是获胜的那一方,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的对手异常强大。

标题回顾:由CETC问题谈开去,优先级问题与劳动法问题
Copyright 2012-2029 www.huanyunews.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2693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