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忧公主,原名刘解忧,其先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博学多才的刘交,他因帮助刘邦打下汉朝江山,而被封为第一代楚王。
此后,他也一直兢兢业业,谨慎低调为官,使得封地之内,百姓富足,社会稳定。
然而,到了解忧公主的祖父刘戊这一代,情况就急转直下了。
生性淫荡、不学无术的刘戊,在被世人拥戴的老爹,夷王刘郢客因病早逝后,他就开始了解放天性、放纵自我的狂妄生活。
目无尊长的他,不但气跑了与历代楚王相交甚密的学士大儒,身边汇聚了一群趋炎附势的小人,甚至超越国家礼制,为修建自己陵墓,其规模之宏大,可与秦始皇的兵马俑比肩。
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刘戊,终于在景帝三年春,因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导致兵败身亡。
他的家族受其牵连,皆成罪人,长期遭受外界的猜忌和排斥,一夜之间,从世代的王公贵族,落魄到了连平民百姓都不如的悲惨地步。
元狩二年(前121年),解忧出生在了楚王府的一个偏僻狭小的简陋屋子里,虽然是个小女婴,却也给这个饱尝艰辛的昔日贵族之家,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汉朝盛行的“百天庆贺”之礼,但在这个破败的王府里,却没有一个人过问,不过,即使这样,也不妨碍日后长大成人的解忧公主,青史留名,垂范后人。
在娇弱忧郁的细君公主死后,现任乌孙国王军须靡,再次前来求亲,汉武帝思虑过后,将这个重任落在了与细君公主同为罪臣之后的解忧公主身上。
值得庆幸的是,解忧公主的性格,与她的前任细君公主,是截然不同的。她活泼开朗,慧豁达,身强体健,有着一颗巾帼不让须眉的刚毅之心。
对于汉武帝的和亲政策,解忧公主没有丝毫怨言,她很理解皇帝的良苦用心,自己身为汉室子孙,理应为国分忧,哪怕只是一介女儿身,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所以,她并没有被细君公主的凄苦遭遇所吓退,反而在武帝的诏书下达后,告别亲友,告别家乡,大义凛然地如同征战的大将军一样,慷慨远赴乌孙。
山遥水远路迢迢,荒漠戈壁,草原险滩,漫天黄山,凛冽寒风,风雨刺骨,颠簸流转。
此刻的解忧公主,不知心里是否早有准备,她今后要面对的,不止是眼前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各怀鬼胎的西域诸国间,错综复杂的争斗关系。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后,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之前的那位跋扈的左夫人,即匈奴公主,一同服侍现在的乌孙国王,军须靡。
两个女人谁更得宠,乌孙便与其身后的哪个国家走得更近,这一点解忧公主很清楚,她们要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的心,更是随之而来的自己国家能够得到的利益。
可惜,在两个女人最初的较量中,来自汉朝的解忧公主,还是落了下风。毕竟风俗人情相差甚远,想要在短时间内,融入其中,并非易事。
而在这里生活多年的匈奴公主,占尽先机,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对比解忧几年下来一无所出的局面,匈奴公主更是觉得自己胜券在握,因为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泥靡,还被立为了王位继承人。